万象城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如何治鼻炎

发布时间:2019-08-0560751次浏览

鼻炎是由于鼻腔黏膜发生炎症引起的,中医针对不同类型的鼻炎,可采取艾灸针灸、刮痧、拔罐等方法治疗。除了应积极治疗鼻炎外,患者在生活中也要做好护理工作,积极锻炼身体,远离过敏源,避免鼻炎的反复出现。

鼻炎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患了鼻炎,患者会有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鼻炎的出现与周围环境、身体因素等原因有关,它容易反复出现,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中医对于鼻炎有自己的一套疗法,来了解一下中医如何治鼻炎吧!
  一、中医如何治疗鼻炎
  1、针灸:临床上经常用针灸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这是因为针灸可以调节人体阴阳、脏腑及气血的平衡,有通利鼻窍的功能。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鼻炎应到正规的中医院进行,治疗之前应先确定鼻炎的类型,之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2、艾灸:艾灸的作用在于散寒,这种疗法适用于虚寒类型的过敏性鼻炎。用艾灸治疗鼻炎时,一般会灸足三里、风门、肺俞等穴位,艾灸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通风,避免烟雾过浓而伤害到人体。
  3、刮痧法:可以先在后脑的天柱穴以及头顶的上星穴刮痧,之后在鼻子四周、腰部肾俞、后背大椎穴到肺俞穴、腿上飞扬穴、手上合谷穴等穴位刮痧,各刮3-5分钟,一周一次。
  4、拔罐法:在前胸的中府穴、华盖穴以及腹部神阙穴、中脘穴,背部的神道穴、大椎穴、膈关穴、秉风穴、命门穴、魂门穴等位置拔罐,一周一次,不必每一个穴位都拔到,选其中几个即可,每次留罐10-15分钟。
  5、按摩脚上反射区法:晚上泡脚之后,按摩脚上的反射区各3-5分钟,包括鼻、额窦、支气管、肺、三叉神经、上身淋巴结、膀胱、肾、腹腔神经丛反射区等。
  二、如何预防鼻炎
  鼻炎通常由感冒、疲劳、受凉等诱发,因此,患者应增强体质,注意保暖,不要受凉,特别是季节变换时,一旦鼻炎发作,应立即用药,加快鼻炎的恢复。过敏性鼻炎则是由于花粉等过敏源引起,想要预防,应避开致病因素。

相关推荐

03:04
女人早上一醒来就出汗怎么回事
月经不调导致肝血不足、体质比较虚弱、摄入营养不足的女性朋友容易形成肝肾阴虚的情况。身体阴虚以后就会出现虚热,一旦阴阳平衡失调、阴分不足,虚阳容易亢盛。而早晨起来是身体的阳气开始活跃的时候,虚阳特别容易过于的亢盛,就会出现一觉醒来以后身上出汗这种情况。同时要注意血糖代谢的问题,因为血糖代谢紊乱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夜间的低血糖,如果是前一天晚上,吃饭比较少的情况,更容易出现夜间的低血糖,低血糖会出现心慌,也会出现出冷汗的情况。
艾附暖宫丸的作用是什么
艾附暖宫丸的作用较为突出,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既能起到暖宫调经的作用,还可以达到理气养血以及镇痛等作用,可以缓解经期出现的痛经、月经不调等。但是,服用该种药时,也要注意一些基本的事项,在感冒发热期间最好是不要服用。若是用于治疗痛经,最好是提前服用。
03:18
长期气滞血瘀怎么调理
长期气滞血瘀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血府逐瘀汤、胸痛逐瘀汤,食用木耳,运动来进行调理。长期的气滞血瘀中医上讲叫情志内伤或者所欲不遂,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引起血行的瘀滞。引起气滞血瘀的表现,主要是静脉迂曲,舌暗口唇发暗、手指发紫。另外还有痛症的表现,如胸痛、头痛、月经不调、痛经。长期气滞血瘀的患者必须要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活血化瘀的汤药比较经典的就是逐瘀汤类较多,如血府逐瘀汤、胸痛逐瘀汤。另外活血化瘀的食物如木耳,也能有活血化瘀的效果。另外就是运动,运动起来以后气血经络都随之而通,长时间的运动对改善活血通络也是非常好。
气血不足的症状
气血不足症状其实还是很多样化的。通常患者可能会以头晕目旋、视物不清、耳鸣、乏力、精神差、睡不好觉、睡眠多梦,甚至消化不良、便秘,或者是手脚发凉、浑身疲倦,容易出汗等等一些多种多样症状前来就诊。为什么说气血不足之后出现头晕目眩会多一点。那是因为大脑是最需要供养,需要气血濡养的。气血不足时候,头面部供氧就会差一点,所以就会表现在思维活动迟钝、记忆力减退,甚至视物欠清晰、耳鸣、耳部不舒服,听力下降等等,同时对消化系统也会有影响,表现为白吃,气血不足很多同时都会伴有脾虚。因为脾虚摄入营养物质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水谷精微,所以表现在身体虽然吃了东西,没有正常水谷精微濡养,导致气血不足。还有就是可能会比别人更容易出汗,环境其实并不热,天气也不燥,但是别人都不出汗,只有患者出汗往往就是气虚表现,对女性来说气血不足,同时还会伴发一些月经问题,比如说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甚至气血不足,不能够濡养胞胎,导致不孕等等,所以气血不足还是一个需要值得重视的疾病。
语音时长 01:48

2019-10-28

54072次收听

血虚的症状有哪些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心悸,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焦枯,以及大便干燥,小便不利等。血不载气,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则无以附,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有气虚,患者不仅有气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
语音时长 01:47

2019-10-14

61902次收听

风寒感冒的症状
风寒感冒的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主要症状:一、后脑强痛,即头后部疼痛,连带颈部转动不灵活。二、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三、流清涕。清涕,白色或微带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个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鼻塞声重。喷嚏,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14

57021次收听

脸上长痘痘怎么调理
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少吃脂肪和糖类食品,少吃油炸食品以及葱、蒜、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和消化不良,这些都是必须要注意的。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够拥有更好的肌肤。每天都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要熬夜,多喝水,保持愉悦的心情。只有保证好良好的作息习惯,才不会导致内分泌的失调,从而引起反复的脸上长痘痘。所以说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建议每天晚上11点钟之前必须入睡。
语音时长 01:33

2019-10-14

62748次收听

肾气虚吃什么药
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源,男女都一样,都会出现肾虚的情况。肾虚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足以及肾精不足。如果是肾阴虚的患者,可以选择吃六味地黄丸等补肾阴的药物;如果是肾阳虚的患者,那么可以选择吃八味地黄丸,也叫金匮肾气丸等补肾阳的药物;如果是肾气不足的患者,可以选择吃人参、黄芪、黄精这一类的药物;如果是肾精不足的患者,可以选择吃大补阴丸等药物。具体的用药需要结合临床,以面诊医生面诊后,结合望、闻、问、切,来进行辨证施治。
语音时长 01:34

2019-10-14

57564次收听

紫河车的功效
大家对于紫河车这种中草药还是比较熟悉的,其实它在历史上就已经出现,所具有的功效有很多,可以有效的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快速的治疗慢性哮喘,而且还具有补肾益精的效果,对女性朋友来说可有效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改善卵巢的功能。
肾阴虚吃什么好
肾阴虚属于肾虚的一种类型,当我们肾阴虚的时候,可以吃一些桑葚和葡萄来进行调理。这两种水果都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们肾阴虚的情况。患者们还可以吃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的治疗肾阴虚。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多的功效与作用,目前不仅在医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很多人群喜欢拿它泡水喝,具有很好的疗效,它的功效与作用包括补气养血、增强精子活力、益气养心等等,了解它的一些功效与作用,才可以更好的利用到它的价值。
02:20
穴位贴敷法能治疗哪些病
穴位贴敷疗法对关节痛、颈肩腰腿痛、呼吸道系统类疾病治疗都有不错疗效。一、膏药也是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一种,关节痛、颈肩腰腿痛可以贴膏药。把药效集中在病痛部位,比内服药效果更快,治疗效果更好;二、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指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病症减轻或消失,尤其是呼吸道类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操作:最热三伏天时,用温热药材混合做成膏药,如白芥子、元胡、麝香,贴敷在后背腧穴上,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如肺俞穴、心俞、膈俞。
女性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许多女人会出现手脚冰冷的症状,且长时间手脚冰冷会让人感觉寒冷加倍,长时间手脚冰凉的女性还会出现月经稀少、月经不调的问题,如果长期不注意的还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想要调理该症状,首先要做好保暖工作,再就是通过饮食方面进行调理。
01:40
手脚发热是怎么回事
手足心热是内热的症状,可以分实热和虚热,实热是一切郁里内热,都可以导致手心发热,如火郁、阳郁、痰郁、血郁、气郁,郁里而火不得散,就会造成手心发热。阴虚内热也会导致手足心热,常见于肾阴不足,肾阴不足手心发热,常伴有腰酸、牙齿酸软、盗汗、乏力。肺阴不足也会导致手心发热,常见颧红、口干、燥热、干咳、盗汗、便秘。心阴不足也会造成手心发热,常常伴随心悸、失眠、多梦。阴虚导致的手足心热,多见于舌质红有裂纹的人。
01:59
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手脚冰凉首先要明辨手足冷的原因,对于阳虚体质需要增强身体素质,通过补益脾肾的方法,强壮体内阳气;阳郁体质,需要调整情绪、缓解压力、适量运动,使阳气畅通;寒凝引起手足不温,需通过保暖温经散寒。此外还可采取温灸、中药泡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