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全性骨折
不全性骨折是一种较轻微骨折,指骨折时,只有部分的骨折断,其余部分还处于连接状态的骨折。不全性骨折容易发生于儿童中,包括骨裂、轻微的撕脱性骨折及轻微的压缩骨折等,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即可治愈。
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由骨骼受到暴力撞击导致。骨折后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其中不全性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那么,什么是不全性骨折?
1、什么是不全性骨折
不全性骨折又称为不完全性骨折,指的是骨的连续性仅有部位中断的骨折类型,即发生骨折时,只有部分的骨折断,其余部分还处于连接状态。这种类型的骨折容易发生于儿童中,这是由于儿童的骨质较为软韧,在受暴力撞击之后不容易完全断裂,形成不全性骨折。骨裂、轻微的撕脱性骨折以及一些轻微的压缩骨折,都属于不全性骨折。
2、不全性骨折如何治疗
不全性骨折不会导致骨折端的移位,也不会损害到周围的血管、神经及邻近的器官,一般会选择保守治疗,固定良好的情况下3~4周可愈合。在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以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适当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在恢复期间可适当补钙,促进骨折的恢复。还应定期到医院复查X线,明确骨折的恢复情况,当骨折完全愈合之后,才可以恢复体育运动。
3、不全性骨折的症状
不全性骨折程度虽然并不严重,但同样可引起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的肿胀、疼痛感,肿胀和疼痛可逐渐加重。出现不全性骨折,可导致局部功能受限,如肢体的骨折,可导致肢体功能受限,但并不引起肢体功能障碍,患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但力量与幅度大大减弱。此外,不全性骨折由于仍有部分骨质连接,因此在骨折后位移十分轻微,局部隆起也十分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