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城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突然晕厥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0-08-2859994次浏览

晕厥是由暂时性脑缺血和缺氧引起的暂时性意识丧失。与昏迷不同的是,晕厥持续时间更长,恢复也更困难。晕厥与休克的区别在于休克的早期是无意识的,外周循环衰竭的迹象明显而持续。对晕厥病人不能忽视,应及时治疗。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致残甚至死亡的风险,其特征是突然的肌肉无力、姿势性肌张力障碍、无法直立和失去意识。

1、 晕厥有一定的发生率,即使是正常人也会发生。由于间断性发作、多种潜在病因、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部分晕厥病例诊断困难,涉及多个科室。晕厥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应包括预防复发性晕厥及相关损伤,降低晕厥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多数晕厥是自限性和良性的。

2、当患者昏厥时,应首先想到抢救脑出血、大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不明原因晕厥的老年患者,即使检查未发现异常,也应怀疑有完全性心传导阻滞和心动过速

3.晕厥患者应放置在较低位置的头部(下垂在仰卧位之间的头,把腿坐姿)确保血液供给大脑,放松的扣衣服,头转向一侧,避免阻塞气道的舌头。在脸上喷少量凉水,在额头上敷一条湿毛巾,以刺激你保持清醒。保持温暖,不要进食。不要一醒来就起床。等到全身无力好转后,再逐渐站起来走动。

老年人晕厥发作的危险有时不是主要疾病,而是晕厥后的头部外伤和肢体骨折。因此,建议卫生间和浴室地面铺上橡皮布,卧室铺上地毯,室外活动应在草地或地面上进行,以免站立时间过长。

相关推荐

乳酸脱氢酶偏低的危害有哪些
乳酸脱氢酶简写为LDH,可以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在肝脏、肾脏、心肌中分布比较广泛一些。乳酸脱氢酶偏低临床意义不大,对人体健康基本没影响,也就是说没危害性。乳酸脱氢酶偏低时,可能是一种生理性的降低,比如最近过于劳累、睡眠不好或心情不好,引发乳酸脱氢酶降低,这种情况下多注意休息,大约2周以后再次去医院复查乳酸脱氢酶,可能就恢复正常参考值范围。也可能是一种病理性降低,多见于一些疾病状态,特别是内分泌系统紊乱的病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这些疾病容易造成新陈代谢速率的明显下降,此时就可能出现乳酸脱氢酶偏低的情况;长期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各种消化道肿瘤、艾滋病中晚期的病人,代谢速率也会明显的减慢,也会有乳酸脱氢酶下降的情况。因为乳酸脱氢酶是糖酵解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酶,所以一些食物或者药物中毒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乳酸脱氢酶下降。这些病理状态造成的乳酸脱氢酶的下降,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乳酸脱氢酶下降本身并没有危害性。在临床中乳酸脱氢酶升高是具有疾病诊断意义的,因为乳酸脱氢酶广泛分布在心肌、肝脏和肾脏器官中,一些疾病如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慢性肾病、白血病、胰腺炎、横纹肌损伤综合征等,会引起乳酸脱氢酶的显著升高,是这些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语音时长 02:26

2021-12-30

62920次收听

01:52
心梗前最明显一个症状
心梗前最明显的症状是心前区闷痛。当患者发生心梗前,很多时候会有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会出现每次疼痛大概3~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的明显心绞痛症状,疼痛呈压迫感,像是心前区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身上,伴有那种冰凉感觉,伴有大汗,绝大多数时候还会伴有放散痛,可能放散到人体的,如像肩膀,左上肢,甚至小手指头,或有的人甚至会有牙疼,有的会有胃区不适。所以最明显症状是心前区闷痛伴放散痛,50%~80%以上病人在发病前数日内会自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03:16
乳酸脱氢酶是什么意思
乳酸脱氢酶也是常检验的一个生化标志物。乳酸脱氢酶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的组织细胞里。如存在组织系统细胞的损伤或疾病时,乳酸脱氢酶会出现在血液中,检测出来的水平升高。因为酶在血液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乳酸脱氢酶的特异性比较差,在各个组织系统的细胞里都含有。所以用于心肌梗死诊断时,特异性比较差,现在已经不是常用指标,现在已经不把它作为心肌梗死常用的生化标志物。但是乳酸脱氢酶也可以辅助的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的诊断,就像肝癌,就像消化系统的一些疾病,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乳酸脱氢酶的升高。
前壁心肌梗塞严重吗
前壁的心肌梗死相较于其部位的梗死要更为严重。在这部位的梗死,往往会影响到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在部分的这种梗死的病人当中如果是这种G段血管开通的不及时,梗塞面积比较大,会后期会出现室壁流出现实性心律失常。部分的病人会出现慢性心衰,后期进一步的缺血加重会出现一些反复的心衰加重,所以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以及寿命。所以一般明确是前壁心肌梗死,它的处理就是争分夺秒,应该尽快的开通G段血管。一般来说,在大多数医院都会有这种绿色通道,一旦发现了新心梗,要紧急的联系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把前降支一般是前壁心肌梗死它的前降支壁,把前降支血栓给抽吸。然后在原来的狭窄的基础上,给进行球囊的扩张、支架植入等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前壁心肌梗死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24

2021-05-12

78534次收听

心肌梗死会引起血压下降吗
心肌梗死会引起血压下降。尤其是左室前壁大面积的心梗,因为影响了左室的收缩功能,会导致泵心脏搏出量的减少,血压的下降。右室的心梗也会引起非常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因此,急性心梗之后,关注患者血流动力学的问题。关注他的血压,心跳。因为急性心梗也会引发急性心衰或者是心源性的休克,伴有血压的下降。那下降也预示着心梗的面积比较大。为了能改善心脏泵血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急性心梗的时候,早期的打通梗死的血管,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保存更大程度的存活心肌。
语音时长 01:17

2021-01-15

87039次收听

心肌梗死会引起心脏骤停吗
心肌梗死会引起心脏骤停。并不是所有的心肌梗死都会导致心脏骤停。冠脉的病变在一个比较紧要的部位,有可能是左主干的病变或者是前降支近段的病变。心肌梗死之后,血栓导致管腔完全的堵塞,引起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引起的室颤,引发的心脏骤停。为预防心肌梗死引发心脏骤停,一旦患者有症状,明确心脏有心肌梗死。如果是具有急性介入指征的,应该尽早的打通血管。对于一些冠心病高危的患者注重早期的危险因素的管理,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这些危险因素,才能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可能。心肌梗死的概率也会大大的减少。
语音时长 01:17

2021-01-15

103603次收听

心肌梗死能自愈吗
心肌梗死一般无法自愈。
心肌梗死该如何预防
预防心肌梗死需要注意做到劳逸结合,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同时要改善日常饮食结构,不要进食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且要适当调节情绪状态,防止持续性压力过大和精神高度紧张。除此之外,还要保持身体保暖,平时养成定期接受心脏功能检查的习惯。
心肌梗死要搭桥吗
心肌梗死是否搭桥,要看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情况。不过一般心肌梗死需要要搭桥,心肌梗死多数是由于心脏自身供血不足的原因导致的,很有可能会出现胸部疼痛和胸闷的现象,对病情诊断以后采取药物治疗或者搭桥治疗。
心肌梗死怎么检查出来
心肌梗死需要通过很多检查进行确诊,主要包括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的检查,心肌酶检查,冠脉造影检查,心肌核素检查与相关的症状检查,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比较大,一旦确诊了就要注意积极的进行治疗,促进健康。
02:16
心肌梗死护理
护理分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护理。急性期的护理是卧床、给氧、安抚情绪,必要时镇痛,另外清淡饮食。在恢复期以后,让病人按期服药,缓慢地恢复运动。运动量不能太大,在一定范围内循序渐进。安抚病人情绪。给予病人对疾病知识宣讲。了解以后,更能配合医生、护士的诊疗过程。护理应该从发病之前到发病以后都应该体现护理过程。
02:47
心肌梗死日常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平时要注意修心养性,不要发脾气,不要酗酒。如果有血压高,控制好血压,不要突然地用力或搬重物,大便保持通畅,清淡饮食。有时候剧烈的咳嗽都会引起心梗的发生。心梗的病人发生后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要使用相应的药物。总之,心肌梗死患者日常尤其要注意不要突然用力。
心肌梗死能治疗好吗
心肌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不能治愈的。心肌梗死治疗的效果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梗塞发生后救治时机是不是及时、梗塞面积、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没有其他合并症、用药是不是按时规律等等因素有关。心肌梗死发生后如果能在3小时以内开通被堵塞的血管,比如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预后是比较好的,而且并发症少,心功能恢复好,如果延迟救治,心功能的恢复就不是太好,毕竟心肌一旦发生坏死,是不能恢复的。如果梗塞的血管粗大,导致梗塞面积大,危险性就极高,因为很容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休克等危急重症,治疗起来就麻烦,而且预后也比较差。如果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者糖尿病,在治疗心肌梗死的时候还应该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语音时长 01:26

2020-01-09

58643次收听

01:51
后背疼怎么办
后背疼的处理方法取决于疼痛的性质、时间、范围等。如果是隐痛、由肌肉问题引起,疼痛并不剧烈,卧床休息或拔罐热敷能够缓解。如果是以锐痛、刺痛为主,无法卧床休息缓解的病人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心梗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包括后背疼,如果是由心梗引起的后背疼延误治疗后果会非常严重。所以对于后背疼痛比较剧烈同时活动受限,吃止疼药都无法缓解的病人,一定要及时的就医。虽然大部分后背疼可能还来源于骨科的问题,但是不要疏忽还有内科的疾病也会引起后背的疼痛。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心肌梗死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首先是心肌梗死的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压性休克、心脏破裂等。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室壁瘤的形成、血栓的形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后遗症,主要包括心包炎、胸膜炎或者肺炎、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是机体对心肌坏死形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