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城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预防卵巢囊肿主要几种措施

发布时间:2020-09-1648853次浏览

卵巢囊肿的预防是每位女性都应该重视的内容,不能因为卵巢囊肿一般作为良性肿瘤出现,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而忽视。专家指出,卵巢囊肿的预防主要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措施进行。

一:避免擅自用药。

很多女性在卵巢囊肿的预防中会擅自用药进行,以为没什么大碍。专家提醒,切不可擅自服用激素类药物,对滋补品的选择也要科学慎重,避免药物或滋补品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引起卵巢囊肿。

二:保持良好心情。

卵巢囊肿的预防要保持良好心情,长期精神抑郁、压力过大、心情沉重会使身体各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使女性患上卵巢囊肿。

三: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卵巢囊肿早起症状并不明显,这就要求女性朋友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确保一旦患上卵巢囊肿,可以尽早发现疾病,并对其进行治疗。可以说,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许多妇科疾病包括卵巢囊肿的预防最有效的方式。

以上就是卵巢囊肿的预防中主要的几项要求。相信大家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对卵巢囊肿的预防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咨询下我们的在线专家,详细了解更多有关卵巢囊肿的预防方面的知识。

相关推荐

03:04
怀孕后右侧卵巢有囊肿怎么回事
怀孕后做B超发现卵巢有囊肿,要看囊肿有多大。如果囊肿不太大,两、三公分,三、四公分,一般来说问题不大,可能是生理性的反应。比如怀孕后,激素刺激引起卵巢的黄体囊肿,这种是有可能的。但是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本身卵巢有囊肿,就要看到底有多大,如可能五、六公分一般的需要观察。一般不在孕期做尽量不做手术,不吃药。如果比较小可观察,但是往往怀孕后,激素变化可能会刺激卵巢的增大,可能2周左右,1个月左右再复查B超,看看是否有变化。但如果卵巢囊肿已经非常大,怀孕后随着子宫的增大,可能就会造成囊肿扭转或破裂,可能就需要在孕期做手术。一般孕中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时候,一般在怀孕16-20周做手术是比较安全的。
卵巢囊肿1
卵巢囊肿一点五厘米,一般考虑生理性的囊肿可能性大。一般随着月经的改变会自然的消失不用过于担心,一般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卵巢囊肿分为良性的和恶性的,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这种囊肿属于生理性的囊肿,是随着月经周期产生的囊肿,这种囊肿一般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如果是病理性的囊肿,囊肿持续存在逐渐增大自行消失不了考虑是卵巢肿瘤,则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必要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女性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寒凉、刺激性的食物。要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要保持精神的愉悦,避免长期的处于压力过大的生活环境中。
语音时长 01:06

2021-03-05

81878次收听

卵巢囊肿治疗方法
卵巢囊肿治疗方法主要包含观察法,主要适合生理性囊肿以及较小的良性囊肿;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炎症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治疗,主要针对较大或有症状、确定为恶性病变的囊肿。一、观察,主要是用于生理性囊肿,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可能消失。对于良性囊肿,若体积比较小,没有明显症状,且影像学检查或肿瘤标志物检查,总体判断是良性,也可进行观察;二、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炎症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炎症性囊肿主要用抗生素消炎治疗,炎症性囊肿经过消炎治疗之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有可能消失。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即巧克力囊肿,通过药物治疗,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治疗,可能延缓囊肿生长。若进行GnRHa打针治疗,可能会促使囊肿缩小;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比较大的囊肿或有症状的囊肿,怀疑恶变或已经有明确证据表明是恶性囊肿,需要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38

2020-03-11

60305次收听

卵巢囊肿平时要注意什么
卵巢囊肿是女性的常见疾病,大体上分为生理性囊肿和肿瘤性囊肿。生理性囊肿一般小于五、六厘米,需要长期随访,一般两三个月随访一次。一般在几次月经干净后会消失,生理性囊肿主要是卵泡或黄体持续不消退的结果,在几次月经后一般会自行消退萎缩。肿瘤性囊肿,一般超过五、六厘米大小,不会随着月经发生变化,并且存在恶性变的可能。除需要长期随访,还需及时地手术治疗。一般建议在腹腔镜下剔除,对于卵巢囊肿怀疑有恶变的可能,可行腹腔镜下单侧附件切除,尽量保留卵巢囊肿的完整性。
语音时长 01:16

2020-02-27

58132次收听

卵巢囊肿患者可以吃人参吗
卵巢囊肿期间可以吃人参,这些食物对卵巢并没有大的伤害,也能够调整营养结构促进新陈代谢,对卵巢囊肿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不过如果是恶性的症状,应该要采用其他方式,比如手术切除等等,然后再术后加强有效的护理,减少卵巢囊肿对人体的伤害。
卵巢囊肿必须手术治疗吗
女性的卵巢囊肿症状是否需要直接采用手术,应该由医生分析了解严重程度,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让囊肿的症状得到控制。如果症状轻微,可以用药物来进行控制,而且保护好卵巢卫生,以免囊肿扩散。如果症状非常严重,可以选择手术的方案。
02:30
卵巢囊肿的危害
卵巢囊肿是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女性的危害不一样。生理性囊肿对身体没危害,病理性有的会导致不孕或宫外孕、肿瘤性卵巢囊肿会导致恶变。具体表现如下:1、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生理性囊肿一般囊肿直径两、三公分,可自行消退,对身体没有危害,也不需要特殊治疗。2、盆腔包块、盆腔炎性包块等形式的卵巢囊肿,其危害主要可导致女性不孕或宫外孕。3、肿瘤性卵巢囊肿包括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畸胎瘤等。一般是卵巢局部细胞基因变异导致的异常增生,这种囊肿有潜在的恶变可能。一般要手术治疗,以防恶变。
02:49
卵巢囊肿会影响怀孕吗
卵巢囊肿是否影响怀孕,根据种类判定。生理性的卵巢囊肿是不会影响生育,说明卵巢的功能正常,可以正常分泌雌孕激素。卵巢的炎性囊肿有可能造成对生育的影响。由于细菌或衣原体的入侵,上行感染形成炎症,将输卵管和卵巢粘连包裹形成炎性包块,同时还可能合并有输卵管卵巢脓肿,造成输卵管性不孕。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也会侵犯卵巢组织,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所以,也是有可能引起女性的不孕症。
02:47
卵巢囊肿是什么
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形成一个囊性的肿物,通常只有一个包膜以及包膜当中的液体叫做囊肿。卵巢囊肿主要分为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生理性囊肿过一段时间通常都会消失。病理性囊肿又分为非肿瘤性的和肿瘤性的。在非肿瘤性囊肿中,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囊肿,比如巧克力囊肿,其他的还有一些炎症性的囊肿等。肿瘤性囊肿又可以分为良性的和恶性的,按照来源又可以分为上皮性囊肿、性索间质囊肿、生殖细胞囊肿,还有转移来源的一些囊肿。区分卵巢囊肿是良性还是恶性,通常需要影像学检查,比如B超、CT或核磁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囊肿的性质。但是最可靠的手段还是囊肿切除后的病理检查。
右侧卵巢囊肿怎么引起
卵巢囊肿的发生可能与环境、饮食、感染、激素等这样的一些因素有关系,也可能是单一的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和环境因素在卵巢囊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污染、吸烟、电离辐射这些都有可能对女性的生殖系统产生毒性的作用,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对激素的分泌也会造成干扰。在饮食上,如果饮食结构失衡或者是过量的服用胆固醇类的东西,那么都会导致女性身体机能造成不利的影响,诱发卵巢组织异常的增生,导致囊肿的形成。卵巢囊肿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存在明显异常的现象,提示激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比较大的作用。另外,感染对卵巢囊肿的发生也有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反复发生的盆腔感染容易诱发卵巢表面硬化,卵细胞难以正常排出,最终形成囊肿。
语音时长 01:39

2019-12-25

56323次收听

卵巢囊肿早期症状表现
卵巢囊肿的早期不良症状,首先是下腹部不适感;其次是腹围增粗,跟腹内存在肿物有很大的关系;再者是腹部疼痛,需要急诊就医;然后是月经紊乱,扰乱了女性的正常生活质量;最后,还有一些压迫不良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卵巢囊肿有哪些影响
卵巢囊肿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尽管他在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但是很有可能会引起气胀的坏事,也有可能会造成腹腔的感染以及其他的器官感染,另外有可能是导致宫外孕和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因此对卵巢囊肿的治疗和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右侧卵巢囊肿怎么办
当患上右侧卵巢囊肿时,不要过于紧张,找好医院进行检查,得出结果后再下定论。因为卵巢囊肿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不同的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手段。生理性会随着一定身体生理周期而自行消失,需要定期的检查即可。而病理性则是体内某种病变引起的,根据轻重程度来选择手术治疗措施。不管属于哪种类型,都要用平和的心态面对,配合医生的治疗。
卵巢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卵巢囊肿形成的原因很多,引起卵巢囊肿最常见的原因是炎症。排卵之后卵巢上会形成一个小的破口,可诱发炎症,导致卵巢囊肿出现。排卵之后,黄体没有完全吸收,形成卵巢的黄体囊肿。还有一种是卵巢的巧克力囊肿,为恶性肿瘤。
语音时长 01:55

2018-10-16

60168次收听

01:36
卵巢囊肿破裂怎么办
当卵巢囊肿长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在一部分外力的作用下,囊皮可能就会发生破裂的情况。一旦卵巢囊肿发生破裂,患者就必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卵巢囊肿的并发症包括卵巢囊肿破裂、蒂扭转。在患者的囊肿破裂之后,如果囊肿破到没有血管的地方,可能症状不会太重;但是如果囊肿破裂到血管上,那就有可能会造成腹腔的内出血,这时候就需要急诊进行处理。在有些时候,女性朋友如果患上卵巢囊肿,有一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畸胎瘤。如果患者因为某些原因,畸胎瘤的囊肿发生破裂,那里面的油脂以及毛发,都有可能会引起腹膜炎和腹痛的症状。因此,患者一定要重视起来,一旦卵巢囊肿发生破裂,就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单位治疗,及时处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