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必须要有度
中国人自古就有进补的习惯与爱好,大家送礼、去医院探视病人也喜欢带补品,比如人参、燕窝、冬虫夏草、当归、黄芪、鳖精等。正确的进补可以起到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改善体质、调节脏腑机能、延缓衰老、美容护肤等作用,但是,中医对该不该进补和如何进补是有很多讲究的。
那么,作为非医学专业的人在运用中药补益身体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辨清自己的体质再进补。《灵枢·寿夭刚柔篇》中曾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个人出生以后,其性情、脏腑、形体、寒热偏性等都不相同。有人瘦弱,有人强壮,有人矮,有人高,有人体质偏阳,有人体质偏阴……除此之外,人在后天生活中由于受地域、经历、习惯、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的体质进一步差异化。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身体,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种补药能完全适合你,不能盲目跟从,不能“千人一方”。只有这样做,才是养生的真谛,才不会因为错误的养生方法导致体质有失偏颇而危害健康。
要搞清楚你的体质该不该进补,中医学有个基本原则,就是“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言外之意就是虚才能补,不虚不能补,实证不仅不能补,还需要泻。
不该补的乱补,不仅仅是浪费钱的问题,有时候问题要严重得多。比如说人参,能大补元气,不该吃的人吃了,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医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人参滥用综合征”,就是不该吃人参的人吃了人参,或者该吃的人但吃过头了,会出现全身玫瑰样疹、瘙痒、眩晕、头痛、发热、出血、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甚至出现人格丧失和精神错乱等。有报道浙江某肿瘤研究所做科研,用“人参丸”预防肠癌,结果出现了很多人吃出了高血压甚至尿毒症死亡的例子。
其次,虚不虚不是自己说了算,不能跟着感觉走。比如说疲劳乏力不见得是虚,性功能减退也不一定是肾虚,头晕、手脚心热、盗汗等也都不一定是虚,可能有假象的,一定不要自己做主进补,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帮你把脉,看看是不是虚,决定该怎么补。
胡某某,女,55岁,解放军某医院护士长。咳嗽半个月,血压也突然升高。细问并无高血压病史,自述单位发了鲜王浆,以为是好东西,每天坚持服用,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咳嗽不止。舌苔黄腻而厚。遂确定用清热利湿法,处方为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0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
另外,嘱其一切补品不可再服,饮食清淡。几天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咳嗽也趋于好转。
由于不该补的进补导致的高血压,我曾经治疗过一些病例,有的人发现家中的保健品快过期了,也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吃,就开始吃,还不按说明书的要求吃,而是加倍地吃,结果很快血压就升高了。这样的高血压都不是真正的高血压,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叫《食补性高血压验案三则》,很多年以前发表在我们单位内部的报纸上,与同道交流。
最后,即使是身体虚,也要分清楚是哪种虚,是气虚、阴虚还是阳虚,搞不清楚就乱补,不仅对身体起不了好作用,没准儿还会帮倒忙。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怎么补,要辨证进补。至于怎么鉴别是气虚、阴虚、阳虚,可以参看本书的“第四章养生就要私人订制”,看看体质是怎么个鉴别法。
另外,我们要分清药食的四气五味(寒热温凉的四气属性和酸苦甘辛咸的五味属性),再合理搭配。药食的性质分为寒、凉、热、温、平等几种,代表它们各自寒热的程度。例如黄芩和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这就表明这两种药具有寒性。相反,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等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这就说明它具有热性。许多药膳都是依据温热寒凉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需要采用什么食材、药材,必须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五味本来是说药食分为辛、甘、酸、苦、咸5种真实的滋味,但中医学说的五味有时和真实滋味关系不一定很大,主要是说的药食的性能。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例如薄荷、木香、红花等;甘有止痛、补益、调和药性的作用,例如熟地、人参、甘草等;酸有收敛、固涩、生津的作用,例如乌梅、五味子等;苦有通泄、燥湿的作用,例如杏仁、枇杷叶、苍术等;咸有泻下的作用,例如海藻、昆布、芒硝等。
除了药物进补和食物进补,补的方式还有很多,均衡的营养是补,适当的运动是补,充足的睡眠是补,愉悦的精神也是补……总之,只要对自己身体有益的就是补。从这些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高明的养生者。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健康饮食呢
- 2 怎样饮食比较健康?
- 3 真正的健康饮食是怎样的?
- 4 每天怎样饮食更加健康呢
- 5 怎样饮食健康?
- 6 饮食决定健康吗?
- 7 怎么饮食比较健康
- 8 怎样饮食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