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牙两次预防癌症
发布时间:2018-06-1460424次浏览
我们每天都会刷牙,刷牙不仅有利于牙齿,还可以预防癌症!日本爱知县癌症中心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人,患口腔或食道癌的概率比刷1次牙的人低3成。完全不刷牙的人,患癌概率是刷1次人的1.8倍。
据日本共同社28日报道,据悉这是以约3800人为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出的结果,也是日本国内首份显示刷牙习惯与患癌关系的报告。该报告将在10月1日横滨市举行的日本癌症学会上发表。
该研究所流行病学预防部负责人松尾惠太郎表示:“口腔和喉咙中有能产生被认为是致癌物质乙醛的细菌。刷牙可洗去细菌和致癌物质,所以每天至少早晚刷牙有助预防癌症。”
调查询问了该中心内961名头颈癌及食道癌患者及2883名未患病者进行了有无刷牙、吸烟、饮酒等习惯。调查者年龄从20~7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1岁。
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人比刷1次的人患癌概率低约29%,完全不刷牙的人的概率是刷2次以上人的2.5倍。据悉,对抽烟和饮酒的人进行单独分析也获得了相同结果,明确显示出无刷牙习惯和其它危险要素无关,是单独存在的致癌危险要素。
相关推荐
02:17
恶心是癌症的前兆吗
虽然恶性肿瘤也会引起恶心,但恶心一般不是癌症前兆。恶心的原因有很多,通常一些消化道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胃部良性肿瘤,甚至咽喉部疾病,都可引起恶心症状。咽、胃以及食管引起的胃内容物反流,也可引起恶心症状。对于女性出现的恶心,有可能是早期妊娠,甚至妇科疾病,都可以影响胃部,出现恶心症状。一些肝胆和肾脏疾病,也可出现恶心、食欲不好的症状。在临床上出现恶心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通过相关免疫化检查来明确诊断,进行积极治疗。
背部疼是不是癌症早期信号
放疗后口干能不能治愈
癌症是如何得的
关于癌症发病的原因和癌症发病的机制,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也就说癌症是怎么得的,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现在清楚的,只能说对于致癌因素比较清楚。有能够引起来的癌症的不好的习惯,比如说长期大量持续的吸烟,就会增加呼吸道的肿瘤的发病率。再就是饮食,比如说含有亚硝胺的食物,像咸菜等等、酸菜等等,还有亚硝胺的食物。如果长期持续的、经年累月的吃东西,就可能增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如说肝癌,比如说胃癌等等。另外像放射性的环境,最常见的就是家庭的不合适的材料的装修等等。放射性的环境就会增加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总之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会增加癌症发生率,具体的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
癌症如何检查
癌症检查分不同的方面。首先最常用的现在,我国各地医院常用检查就是采血查肿瘤的标志物,这是一种抽血的检查,主要是查肿瘤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在血液中循环,就通过查这种物质,看看体内有没有癌症,就是肿瘤的标志物,这是采血的一种检查。另外通过采血查血液中,有没有癌细胞的基因片段,甚至查有没有癌细胞,这是一种检查。另外就是查基因学的筛查,看看体内有没有存在着肿瘤的癌症的驱动基因,这是通过一些采血等等这种检查,或者是一些活组织标本检查。另外就是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组化检查,这个主要就是在病理科来做,有专门的机构,专业的科室在做这种检查,通过细胞的形态,通过对细胞染色,看看细胞这个细胞核浓缩的程度,浓染的程度这种检查。另外还有一些影像学的检查,影像学的检查也包括了CT的检查、核磁检查、超声的检查等等。
02:17
癌症的一级预防是什么
癌症的一级预防,就是对于一些癌前病变,容易发生癌变的一些疾病,要密切追踪、观察、积极治疗,防止变成癌症。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比如其他的一些妇科疾病,宫颈的糜烂伴有不典型增生的重度糜烂,也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对于这种癌前病变要积极治疗,防止发生癌症,这是癌症一级预防的重要概念。另外,要避免长期、持续、大量的接触一些致癌因子,比如不要长期大量的吸烟,不要吸二手烟,不要吃一些发霉、腌制的咸菜等,这都是属于一级预防的内容。
02:06
胸口间歇性疼是癌症吗
出现频繁的胸口间歇性疼痛,不能除外肿瘤的问题。因为许多癌症,就像胆道还有胃部恶性肿瘤,发展到一定情况,都会出现胸口中央的疼痛。但是这种疼痛,常常会伴有的一些相应其他的症状。像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除了疼痛外可能出现黄疸。胃癌可能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甚至黑便。胸口间歇性疼痛除了出现在癌症以外,还可以见于许多良性的疾病,像心脏、心血管的疾患,冠心病、心绞痛也可以出现。肺部炎症的表现,也可以出现胸口间歇性的疼痛,但是除了疼痛以外还可以有发热,检查白细胞增高,还可以伴有咳嗽等症状。
02:14
耳鸣是癌症前兆吗
耳鸣多数情况下跟癌症没有关系,但少数人是耳朵的肿瘤,像癌症的前兆,病人会出现耳鸣的情况。引起耳鸣的原因非常多,最多见的还是由于外耳道、中耳及内耳的一些病变造成的耳鸣,而癌症引起耳鸣的情况非常的少见。外耳道的耵聍,也可以造成耳鸣的情况,将耵聍取出以后,病人的耳鸣会完全缓解。急性的外耳道炎或急性的中耳炎,也会引起病人耳鸣的情况,炎症完全控制以后,病人的耳鸣情况也会消失。内耳的疾病,像突发性耳聋或者是梅尼埃病,或者是神经性耳鸣等等,通过治疗,病人的耳鸣也会明显的缓解或者痊愈。
01:37
静脉化疗是什么意思
药物的静脉化疗是指应用一些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进行静脉输注,以达到治疗的手段。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可以应用一些细胞毒性的药物来治疗肿瘤。给药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口服药物、胸腹腔给药等。静脉化疗是指把药物通过静脉输注,达到全身播散,这是化疗中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大多数的化疗方案当中,都会明确标识药物是静脉应用、胸腹腔应用还是口服应用。每种药有特定的用药方式,比如一些药物,只能通过静脉注射而无法口服。
靶向药能治愈癌症晚期吗
靶向药对治愈癌症晚期是没有什么把握的:靶向药就是对癌症做定点处理的药物,进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病变的地方。靶向药在理论上是可以治愈癌症晚期的,但是临床显示的结果是,靶向药对癌症晚期的治愈是没有什么把握的。靶向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为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等。
放射手术的优势和潜力体现在哪儿
放射手术是精准放射治疗最高阶段、先进技术融合的体现。因为大家得了癌症,都希望用手术刀把肿瘤干净的切掉,癌症细胞长的位置,有的边界不清、有的器官功能比较特殊、有的沾点血管,像气管、肝门胆管、大血管受到侵犯或者部位像中心型肺癌,它长的位置,长在主气管,不能把气管切掉,人的功能会受到影响。放射刀就是放射外科治疗,它的能量聚焦、射线没有组织捣毁的作用,但射线本身穿透组织以后,它有破坏癌细胞DNA的能力,所以它可以让结构完好无损而把肿瘤摧毁掉。举个例子,在一个山崖上有一棵树,如果用传统刀去挖树或者锄头挖树,怎么把树干挖掉,石缝里的树根或者掉下的树根它会继续长。放疗像一种烟雾,但烟雾可以穿过石头,既能够不破坏石头,又可以把树干、树根都熏死。这就是放疗放射手术比外科手术的优势所在。最近有一个病人,左肾盂的巨大肿瘤,年纪比较大,是一位女同志,没有手术。外科评价体制太弱而且肿瘤太大,第一切不干净,第二体质比较弱,也承受不了治疗,就放射治疗。因为肾脏左肾癌,右肾可以代偿,外科也可以把左肾全部切掉,右肾还可以代偿。通过治疗半年以后肿瘤消失、状态很好,但很不幸到了别的医院去复查,人家问,怎么会去选择放疗?怎么不来开刀?实际上经过一个医院的外科评价,根本没有开刀的条件,通过放疗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好的结果的时候,医学很多别的专业对此还不理解。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谈到放疗如此的先进手段,对病人带来极大的优势和好处的时候,病人得不到治疗,就是别的学科对放疗的进展、精准放疗技术的优势,可以完全根治肿瘤过程和大量的结果没有全民的认知。它的优势明显,但是放疗有优势不强势,病人不找你治;手术外科手术强势不优势,它照样可以治。所以病人得了癌要有冷静思考,癌症是慢病,选择方法有技巧,不同的手段,它对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部位各有千秋,但是由于放疗的被认知度比较低,放疗从业的人员比较少,外科在医学界人多,有羊群效应。大家得了癌都习惯于找手术,不知道放射手术的优势,在某些方面,更多的肿瘤,放疗无创比开刀更好。所以,希望大家如果得了这样类似病的时候,不妨到放疗科去咨询,可能也会得到新的建议、更好方法的推荐,而且可能结果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癌症化疗是怎样做的
相信大家对于癌症都有一定的了解,由于癌症细胞会扩散和转移,所以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复发和转移,这就会给治疗造成非常大的困扰。所以对于癌症这种疾病,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在控制病情之后,还应该积极的进行后续治疗,并且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这样才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滤泡性淋巴瘤分级
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我国NHL患者的8.1%~23.5%,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倾向。并且还有几种分级标准根据病情的发展。
做病理了,癌的可能性大吗
做病理了,癌的可能性大吗?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病理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病理检查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不仅可以确定肿瘤的诊断、组织来源,还能确定它的性质和范围等,那么,做病理了,癌的可能性大吗?
经常吃方便面的人,更容易得癌症
走进大型超市,在食品专柜各品牌方便面琳琅满目,有油炸方便面、非油炸方便面;有袋装、碗装、杯装;还有杂粮非油炸方便面、玉米方便面、方便粉丝等等。随着生活节奏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单单考虑食品的快捷性,更多方面开始关注食品的健康、绿色、时尚等诸多因素。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癌症对癌症患者有哪些作用?
- 2 是癌症吗严重吗
- 3 什么是癌症
- 4 癌症是怎么引起的
- 5 癌症是怎样造成的?
- 6 癌症能够避免吗?
- 7 为什么“癌症性格”会引起癌症?
- 8 癌症性格为什么会引发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