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城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孩子的“窝里横”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8-06-2256376次浏览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当给宝宝越多的时候,宝宝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妈溺爱宝宝,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方面,宝宝对爸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爸妈帮自己做。

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宝宝会认为爸妈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爸妈就该为自己服务,甚至会下命令来指使妈妈。随着宝宝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直到爸妈无力支付的那一天。

其实“窝里横”的宝宝,多半生活在爸妈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中,特别是隔代带养的宝宝,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些爸妈总怕自己的宝宝受别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许宝宝出门与同龄伙伴交往,或者吓唬宝宝说外面有坏人,会把小宝宝卖掉,宝宝自然就胆小害怕起来;在家里,为了让宝宝安心玩耍,爸妈千方百计顺着他,以宝宝为中心,这样就培养了宝宝称王称霸的习惯。

这样的宝宝一旦走出家门,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往往会搬出在家里的作风来指使别人,但小伙伴可不吃这一套,宝宝这时不但指挥不动别人,反而会遭到小伙伴们的拒绝。经过几次这样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宝宝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

时间一长,当宝宝的不满情绪和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发泄时,突破口自然转向家庭中的“弱者”,以自己在家里更加地横行霸道来补偿,达到心理上暂时的“平衡”。

 宝宝的心理分析

宝宝在外面感觉害怕,从心理学上说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窝里横”的宝宝,缺乏与外界的碰撞,离开了“窝”以后,就不知所措了。当他处于陌生环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只会躲在爸妈身后,没有任何行为来保护自己。

宝宝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爸妈身边,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这种宝宝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宝宝,于是宝宝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如此下去,宝宝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

相关推荐

“寂寞”是“传染病”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人们经常说的“十分寂寞”(或者孤独/孤单)竟然是种可以像感冒那样在人类之间传播的“疾病”。换句话说,一个人在情绪不佳、倍感失落时,能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他人。
割草的气味能减压
刚刚割下来的草散发的芬芳能够缓解压力。澳洲研究人员发现,修剪过的草坪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能够给人带来快感和放松感,同时还可以预防衰老导致的智力减退。
男女大脑有别,情绪差异明显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大脑中一个与情绪有关的部位—杏仁核的功能和工作模式存在着“性别差异”。杏仁核是一个跨越大脑两侧的杏仁形结构,与人类对恐惧等情绪的处理和记忆有关。
敏感是让女人不快乐的原因
女人常把敏感骄傲地定义成神秘的第六感,但当敏感成为一种病态时,杀伤力可比花粉过敏严重得多,女人的敏感,其实是比男人更容易不快乐的原因。悲剧之所以有强烈的巧合性,有难以置信的复制性,多是因为你一遍一遍地瞎想。
你在“鄙视链”的哪一环
鄙视,不仅像是一条食物链,更是当下社会宿命的怪圈,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或者在鄙视别人的同时,找寻到自己的群体。而这恰恰是一种内心的不安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