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及诊断
造口的临床病因主要有结直肠恶性肿瘤、外伤、肠梗阻、Crohn病、先天畸形(先天巨结肠、家族性肠息肉)等。一般认为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引起造口旁疝的可能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1)患者相关因素:高龄、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Crohn病等;(2)手术相关因素:造口类型(如前所述,结肠造口较回肠造口更易出现该并发症)、造口范围过大、造口部位(腹直肌旁造口);(3)术后相关因素:切口感染、长预期寿命等。
诊断及手术指证
造口旁疝患者可以表现为毫无症状的造口周围肿物膨出。有时患者可能在站立位时出现腹部牵拉感或疼痛。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肠梗阻、嵌顿、瘘管形成、皮肤损害或坏死等并发症而需要手术治疗。
通常对造口进行简单的检查时可以发现造口旁疝,尤其在患者站立位或Valsalva动作增加腹内压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使疝显露并进行触诊。而肥胖的患者或存在显著的瘢痕皱缩等情况下,有时会掩盖疝包块的本身。此外,有时可能难以将其与造口脱垂相鉴别。这时,使用CT检查和超声检查将有助于诊断。CT还可有助于判断疝环的大小、疝内容的成分。因此,欧洲疝学会造口旁疝分类推荐常规的术前CT平扫,并确定疝缺损的大小。
造口旁疝手术治疗指征与时机把握目前缺乏统一的认识。通常认为无症状的造口旁疝应该接受密切的“观察与等待”。如果伴有严重并发症,如难以忍受的疼痛、频繁肠梗阻,出现嵌顿或绞窄;或者对于造口适应不良患者,以及存在其他症状对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影响时,则应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修补技术
约20%~30%的造口旁疝需要手术治疗,但任何手术方式修补后的复发率可高达30%以上。造口旁疝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分为造口移位术、传统缝合修补术以及人工材料修补术。而前两者因为较高的复发率,很大程度上已被采用人工材料的加固修补技术所替代,而后者又因实施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杂交技术”。
造口移位术与传统缝合修补手术
传统缝合修补即单纯的腹壁筋膜修补手术,可能是最早应用于造口旁疝治疗的手术方法;这类手术在治疗筋膜缺损较大的造口旁疝时,不可避免地将增加局部组织的张力,从而导致疝的复发。文献报道的并发症率为24-88%,复发率为46-100%。因此传统缝合修补手术多数仅考虑用于腹壁缺损和疝囊较小的造口旁疝,以及无法使用人工材料治疗的情况下。
而造口移位术一般需要再次开腹手术,修补原腹壁缺损区域,并重新建立腹壁肠道造口。但这意味着患者需要接受一次更大范围的手术,另外具有新造口处再次发生疝的风险。其与原位修补手术相比,虽然复发率略有减少,但总体的手术并发症率似乎有所增加。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造口旁疝
- 2 造口旁疝是由什么引起的?
- 3 造口旁疝是怎么引起的
- 4 应该怎样处理造口旁疝
- 5 造口旁疝有哪些分类?
- 6 造口旁疝出现原因有哪些?
- 7 造口旁疝可以治愈吗
- 8 造口旁疝该怎样进行修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