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城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杜仲的作用与功效

发布时间:2018-10-2267730次浏览

杜仲是非常好的一种中药材,相信大家对此都不陌生,它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是非常有效果的,而且不仅如此,杜仲的叶子还可以作为茶叶来保健,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杜仲的作用和功效。

杜仲的作用
  凡是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或足膝痿软无力的人,都可以与补骨脂、胡桃仁、金狗脊、萆薢、牛大力、千斤拔等配伍。杜仲常用于冲任不固所致的胎动不安或习惯性随胎。可单用煮枣肉为丸服;配伍续断、桑寄生、熟地黄等,以增强补肾固胎作用。
  对于妊娠下血者,则可与人参、阿胶、当归等合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血压。一般中药单味药效果不明显,都是配伍使用的。
  杜仲的功效
  性味甘、微辛;性温。入肝经、肾经。主治腰脊酸疼,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等。 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适宜高血压患者、习惯性流产妇女、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肾气不足者。但是阴虚火旺者慎服。
  杜仲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数量,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显着功效。

相关推荐

02:02
心火旺吃什么药
心火旺盛是一种中医证候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清心降压、解热镇静功效的牛黄,具有祛风散热的柴胡、防风;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黄芩等中草药。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如牛黄清心丸,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的功效,还有解热、镇静、改善心脑功能、治疗心烦不宁的功效。除用药外,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控制烦躁情绪,避免思虑过多等,适当调节生活节奏,对缓解心火旺盛也有不错的效果。
三个月宝宝手心脚心出汗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是纯阳之体,中医认为儿童或者婴幼儿属于纯阳之体,也就是婴幼儿的时候,人体的阳气过于的亢奋,阴液相对不足。因此,婴幼儿一旦犯病的时候,得病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阳气偏亢的表现,身体的热邪如果吸入人体,积累在体内就会逼迫人体的津液外出,就会出现手心和脚心出汗的现象。3个月大小的宝宝,如果出现手心、脚心出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宝宝是不是出现了积食的症状,婴幼儿的时候,婴幼儿体内的消化系统发育非常不健全。如果摄食过多,就会出现饮食在消化系统停滞的现象。饮食停滞就会产生阳明经和阳明腑,阳明腑主要包括了胃、小肠和大肠,阳明经包括了手阳明胃经,另外还有大肠经、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阳明经腑出现积热的时候,就会出现宝宝手心和脚心出汗,往往伴有婴幼儿的腹胀。如果用触诊的办法诊断婴幼儿,用触诊的时候发现婴幼儿腹胀明显。如果3岁宝宝出现了感染,出现了一些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时候也会出现手、脚心出汗症状。
语音时长 02:24

2021-11-05

83067次收听

齿痕舌多喝水还是少喝水
齿痕舌应少喝水,齿痕舌中医上多是由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脾虚之人喝多了水消化不了,会引起水肿及加重脾虚的问题。
01:35
特别怕热爱出汗是什么原因
特别怕热爱出汗是一种阴虚的表现,阴虚内热的一个主要症状就是五心烦热。别人觉得这屋子里不热,阴虚的患者就老觉得屋子很热,要开空调开到很低的温度。刚刚出现特别怕热爱出汗的症状应该进行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中医讲究早期治疗,截断病势。
后背发凉怎么治疗
后背发凉主要是分两种情况,从中医的临床上来看,后背发凉分为急性疾病的情况和慢性疾病的情况。在急性疾病的情况当中,也就是发病的时间比较短,像这种情况多数见于外感风寒,也就是平常调理身体的措施不当,比如天气骤然的变化,气温突然变凉,但是又没有及时的增加衣物,这时候就容易寒邪容易侵入到身体,另外像饮酒、熬夜,或者过度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在天气变冷的时候,风寒之邪也容易侵袭入到人体背部,中医认为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足太阳膀胱经管人身体的表面,正常的防卫功能,风寒之邪侵入了人体以后,就会引起膀胱经的气,流动不是很通畅,也就是膀胱经络的气流行不畅,循环不开,这时候就会出现像背部发凉。另外,膀胱经还从头部往下,经过背部往下走,所以除了背部发凉以外,还可能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这种情况,像这种急性的背部发凉,伴有头痛、恶寒,这种情况一般使用辛温、散寒的药物治疗,这种药物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像桂枝汤、麻黄汤,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另外,对于慢性的情况,往往脾肾阳虚会出现背部的发凉,这种情况时间比较久,身体比较虚弱、面色黄白、小便清长,使用附子理中丸,或者金匮肾气丸都能治疗。
语音时长 02:11

2021-07-09

74902次收听

女性体寒怕冷怎么调理
女性体寒,怕冷,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妇科的中医门诊上,最常见这种情况,这种情况要考虑一下原因是什么,一种情况是常年的贪凉、饮冷,也就是常年吃冰镇的东西,常年吃凉的东西,造成了脾胃或者脾肾的阳虚。这时候就会出现身体虚弱、手脚冰凉,另外就会出现痛经,或者是月经有血块,这种情况比较多见,除了常年的吃寒凉的东西以外,再就是平时不注意养生,穿的比较少,像一些特殊的服装,冬天穿的很少,就会造成体内受寒的情况。常年以往就会形成脾肾阳虚,这时候也会出现手脚冰凉,小肚子发凉、痛经或者是不孕,大便不成形等情况。首先、如果是平常不注意养生起来的,一定要注意养生。也就是在天气变化的时候,身体一定要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服,不能让身体长期的受寒,这是不可以的。另外,如果是饮食因素导致的,比如平常容易爱吃冰镇的食品,一定要纠正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另外吃一些温性的,多吃一些熟食,除了饮食还有日常生活的调理以外,就是药物的调理,药物调理主要用一些补脾、补肾、温肾壮阳、益气补脾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像干姜、附子、肉桂、桂枝等,像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艾附暖宫丸等药物服用。
语音时长 02:21

2021-07-09

85321次收听

五个脚趾代表什么器官
大拇指代表的是大肠、肺部、脑部、肝脏等器官;中指代表的是心以及小肠器官;无名指代表的是肝脏、胆囊、耳朵等器官。;小拇指代表的是子宫、睾丸和膀胱等器官。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因此脚部的血液循环会比较差,但是脚步与身体的各个脏腑都是相通的。如果不同的脏器出现不良反应,都会通过脚趾表现出来。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每天用温水进行泡脚,不仅能够缓解疲劳,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其次,也可以适当的对脚趾进行按摩,养护全身器官,有益于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10

2021-06-07

101160次收听

02:49
手心冒汗怎么回事
手心冒汗是由神经系统支配,是交感神经兴奋以后引起局部的出汗。手心冒汗是不对称性的发汗,唯独手心部位出汗,全身别的地方不出汗。手足心出汗如果程度比较轻,不见得是病理的状态。出汗是和人的体质还有内分泌紊乱有一定的关系。手足出汗如果比较重,可以用中医做调理,可以调理阴阳,滋阴清热或去湿的去治疗,效果非常好。另外足手出汗是非全身的局部出汗,出现以后可以酌情的去处理。
燥热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燥热体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胃阳虚燥热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饮水量过大,可是经常性的感觉到口渴,严重体重下降明显;而另一种类型则属于肝心阴虚燥热,该种体质者总司感到失眠、头晕、心烦气乱、易怒。如果出现这些表现症状,要及时的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对症用药调理。
02:14
免疫力低吃什么
免疫力低下可以服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者食物。药物主要可以选择提高白细胞的药物,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致病病原的感染性疾病几率的发生。其次是对于这个气血亏虚的人群,我们可以服用一些补益气血的药物。人的气血重生,抗病能力自然也就增强。最后还可以服用一些增强脾胃功能的药物,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都是正常的,那么这个对身体来说,吸收消化功能就会进一步增强,那么如果反之就会影响免疫功能,尽量选一些有改善功能和补益脾胃,补益气血的食材。
湿气怎么治疗
中医讲,脾是生湿的源头,各种因素伤害了脾的运行,那么湿气堆积在身体里边,运不出去就变成了湿邪。影响脾的因素有吃的太薄,或者吃饱了坐着不动,吃的太油腻,吃凉的太多。平常缺乏运动,这些都是生湿的一些不良的方式,怎么要治疗这种湿气,首先要改变不良的方式,要多运动,别吃凉东西,饮食上要清淡,不能吃得太饱,通过中药针灸按摩的方法来祛除湿气。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薏米,红小豆。当然薏米跟红小豆它性味都是偏凉的,适合于湿热的病人。有些人他是这种属于寒湿的,用薏米的时候要用炒的薏米,红小豆就不是特别适合。
语音时长 01:33

2019-07-03

55169次收听

01:26
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手脚冰凉通过食物、药物、按摩等方式调理。手脚冰凉往往与血液循环有关,需要促进循环,饮食方面多吃甘温食物,比如牛羊肉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并增加能量。药物方面,甘温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瘀、甘温活血的药物比如当归、黄芪,还有活血化瘀药物,都具有改善手足冰凉的作用。因为手足冰凉通常属于阳气虚或者气血循环不畅,应该加强运动;也可以做局部按摩,比如艾灸、针灸或局部温疗等。
藿香清胃胶囊的作用
藿香清胃胶囊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生活中有很多人可能都出现过消化不良、口苦、口臭等情况,而藿香清胃胶囊就是治疗这些症状,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藿香清胃胶囊的作用都有哪些?
赶黄草的功效与作用
赶黄草的功效是提高免疫力、抗炎防过敏,作用是健脾益胃、补气养血、抗肿瘤。具体分析如下:
六神丸的作用有哪些
六神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作用有安神定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气养血、调节气虚体倦等,建议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