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城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重症肌无力对生命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1660433次浏览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患者在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会出现身体乏力,发热,吃食物的时候吞咽困难的症状,我们在发现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治疗,那么重症肌无力对生命有影响吗?专家表示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有的患者因为病情的原因,在很多时候没有办法长时间的工作,有的时候就连多坐一会就回觉得难受,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工作,不能专心的把心放在工作上。

还有的患者会严重一些,就连吃饭都成问题,食物吃到嘴巴没有办法咀嚼和吞下去,时间久了,就会使患者因为不能够正常饮食而导致患者的营养跟不上节奏,这样身体会越来越虚弱,对病情也没有好处。

如果更加严重的话,就连呼吸都会受到影响,没有办法能够正常的呼吸,这样很容易让患者的脑部缺氧,还有可能会导致死亡,给患者的家属带来很大的影响。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危害我们都很清楚了,它带给我们的危害是非常多的,如果不积极的治疗的话就会引发很多的并发症,当并发症出现的时候,患者的病情就会越发的严重,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我们一定要非常的注意,希望患者们能够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祝大家早日康复!

相关推荐

重症肌无力多久能瘫痪
重症肌无力具体会引起瘫痪的时间并不确定,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做决定,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恢复能力不同,治疗的方法不同,所以出现瘫痪的时间也会有一定的差别。重症肌无力主要是神经肌肉出现了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会对身体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如果在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及时的治疗就就可以减少瘫痪的几率。但如果疾病比较严重,而且在治疗期间也没有做好个人的护理工作,大概在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出现瘫痪的现象。所以在出现重症肌无力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10

77480次收听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康复训练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治疗的过程也十分漫长,因此患者要想更好更快的取得疾病的康复,除了接受正常的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外,还应该进行恰当的康复训练。下面我们就看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康复训练该怎样进行
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有哪些治疗方案
对于重症肌无力的初期患者来说,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还是药物治疗,而不是手术治疗等方式。虽然药物治疗比较简单,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需要患者注意事项,那么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治疗方案是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药物在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肌无力是不是传染病
关于重症肌无力常识大家都了解多少呢,很多人因为不良的习惯不知不觉就得了重症肌无力,了解重症肌无力的常识是很重要的,目前医学上还未找到正确的病因,但由于环境的恶化,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重症肌无力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危险、最致人死命的呼吸危象(呼吸麻痹),
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体征
重症肌无力以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晨轻暮重为临床特征,常累及眼肌,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动眼不能等,还可累及面和咽部肌肉、延髓肌、斜方肌、胸锁乳头肌等等,如果是新生儿发生重症肌无力会出现肌张力低下、哭声低弱、吸允无力等症状。
重症肌无力可以治愈吗
重症肌无力可以治愈,部分轻度患者还可能自愈。因为重症肌无力它是一个肌肉无力,极度不能耐受疲劳的一个疾病,一旦出现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重症肌无力它是分为好几种类型,它最轻的一种类型叫做眼肌型,这种患者他主要就是出现眼外肌的无力,就是眼睑下垂,有时候会累及到眼球的活动,会出现复视就是视物重影。大概有10~20%的患者是的确可以自愈的,就是不经过任何的治疗,诊断后患者在去除诱发因素之后,可以逐渐的完全好转,不经过任何药物治疗是可以自愈的。20~30%的眼肌型患者,可以始终只是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就表现在眼外肌就出现一个眼睑下垂或者有点视物成双,不出现其他的症状,所以这种类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症状也不会特别重。其余的大概50~70%的患者,绝大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一般会在发病以后三年之内逐渐出现进展。进展以后可能会累及到脑干的延髓,这个位置患者会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的症状。可能也会累及到全身的肢体的肌肉,最后发展成一个全身型的重症肌无力,它就会出现全身的四肢的肌肉的无力。还有2/3的患者在发病一年之内,病情可能会出现一个严重的进展,这个程度可能就达到高峰。20%的患者在发病一年之内有可能会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可能会累及到呼吸肌,出现呼吸肌的麻痹,这种情况就是比较危重的情况了。
语音时长 01:57

2019-12-20

57139次收听

02:49
重症肌无力能治愈吗
重症肌无力分为好几种类型,最轻的叫做眼肌型,这种患者主要会出现眼外肌的无力,就是眼睑下垂,有时候会累及到眼球的活动,会出现复视就是视物重影,这类患者有10~20%是的确可以自愈的;20~30%的眼肌型的患者,表现在眼外肌出现眼睑下垂或者事物成双,不出现其他的症状,所以这种类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症状也不会特别重;还有大概50~70%的患者,会在发病以后三年之内逐渐出现进展,那可能会累及到脑干的延髓,患者会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的症状,也可能会累及到全身肢体的肌肉,最后发展成全身型的重症肌无力,就会出现全身的四肢的肌肉的无力。
02:52
重症肌无力的症状有哪些
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骨骼肌的无力,骨骼肌无力的主要的特点就是波动性和容易疲劳性,临床上最常用的术语叫做晨轻暮重,就是患者早上起来症状很轻,经过活动以后,肌无力的症状会逐渐加重,休息以后肌无力的症状又可以减轻,好多患者到了下午或者晚上肌无力的症状都会比早上要重。眼外肌无力可以导致对称或者非对称的上眼睑下垂,会出现单侧的眼睑下垂,也会出现双侧的眼睑下垂。还可能会累及到眼球的活动,出现事物的重影,临床上叫复视。这些情况是重症肌无力最常见的首发的症状,80%的患者都可能出现。还可以累及到肢体的各个肌肉,主要是累及四肢的近端,出现四肢的骨骼肌的无力,严重的患者可能会累及到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
家人如何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
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遗传因素,外在因素,还有自身的免疫因素导致的,为了更好的让患者恢复,发现后还要家人有正确的护理方法,其中饮食调理非常的重要,一定更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全面。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患者的生活也要规律,防止异常的情况出现。
重症肌无力怎么治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一旦确诊重症肌无力之后,我们首先要检查一下患者的胸腺,因为25%的患者可能会合并有胸腺瘤,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合并有胸腺增生。目前认为是胸腺产生的抗体导致的疾病,所以,如果有上述的情况之下,病人可以首选做胸腺摘除手术。如果要没有胸腺瘤或者胸腺的肥大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或者是使用免疫抑制剂,我们现在首选的是他克莫司,可以进行治疗而且临床效果非常的好。
语音时长 01:25

2019-06-12

63948次收听

能根治重症肌无力吗
重症肌无力是个自身免疫病,免疫状态好的时候就可以不犯,所以临床上是可以自愈的。患者免疫状态好的时候,重症肌无力有的患者不经过治疗也能自己恢复。但是有部分患者可能不能自行恢复,这种情况就需要吃免疫抑制剂或者是免疫调节治疗。那么经过治疗的患者,有一部分临床上是完全可以达到自愈的标准的。但是我们目前临床上也发现了有极个别的或者少部分的患者是有难治性的重症肌无力的,这一部分人还需要进一步的调节治疗。
语音时长 01:39

2019-06-12

64068次收听

01:42
重症肌无力怎么确诊
重症肌无力的确诊主要是依照患者的临床表现,一句话,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这是重症肌无力最根本的一个临床表现。如果患者出现这种波动性的无力或者是病态的疲劳现象,我们可以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比如新斯的明或者是溴吡斯的明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吃了这种药或者是注射了新斯的明之后,有临床上一个非常显着的疗效,此时也支持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最后,可以做肌电图检查,肌电图主要是查低频重复电刺激和单纤维肌电图,如果有低频重复电刺激的波幅递减,单纤维肌电图的jitter延长,就可以支持重症肌无力的诊断。
01:32
重症肌无力患者饮食注意什么
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注意清淡饮食、注意饮食烹调方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寒冷的食物,少喝汽水等引起胃酸的食物等。1、尽量做到饮食清淡,在烹调技术上,不要用炸、烤、煎等方法,防止有效成分被破坏,可以用蒸、炖、煮的方式进行烹调。2、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这类食物的摄入会加重身体的负担。3、不能吃寒冷的食物,这类食物对身体的刺激性比较大,会加重病情。其次,少饮用汽水等容易引起胃酸的饮料。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什么
由于手术、意外的刺激,还有呼吸道的感染或者消化道感染出现的呼吸肌无力甚至是麻痹,或者是呼吸道不通畅,分泌物多甚至引起梗阻造成的呼吸衰竭,这种情况就叫做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肌无力疾病当中最容易出现,影响生命的一种状态。
语音时长 00:53

2018-09-14

57888次收听

01:45
重症肌无力是什么病
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是有免疫因素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一种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主要是全身的骨骼肌,是局部或者是全身性无力的疾病。骨骼肌是想运动,可以随意运动,大脑可以进行支配的肌肉。通常情况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表现特点有肌肉的力量可以随着活动、运动的时间延长,而能够逐渐出现无力的现象。一般来说,患者在经过休息以后,无力的症状可以减轻,对于患者出现的这种情况,也可以叫做波状性的疲劳。整个所有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症状,都有晨轻暮重,休息以后减轻的趋势。重症肌无力的患病率为77~150/100万,重症肌无力的年发病率为4~11/100万。一般情况下,女性的患病率,大于男性,约3:2,各年龄段均可以发病,儿童1~5岁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