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是否遗传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主要分为2大方面:病因,遗传机制、胶原血管疾病、先天性体一肺循环分流、门静脉高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药物和毒物、其他疾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闭塞和肺毛细血管瘤肺静脉闭塞性疾病;病理生理,超声心动图可以测定肺动脉的压力。
遗传机制
Newman等报道了迄今为止最大的FPAH家系,包括七代子女近400名成员,其中200名成员可能携带FPAH基因。18名成员已确诊为肺动脉高压;而在这18名患病成员中,12名曾被诊断为散发的IPAH,提示某些散发IPAH病例实际上也具备遗传基础。
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MPR2)是转化生长因子B(TGFβ)受体超家族的一员,目前已明确BMPR2基因是FPAH的致病基因。该基因包含13个外显子,外显子1~3编码细胞外结构域,外显子4编码跨膜结构域,外显子5一11编码丝氨酸激酶或苏氨酸激酶,外显子12编码BMPR2位于细胞内的一大段c末端残基,该区域是BMPR2的特有结构。迄今为止,除外显子5、10和13外,其他外显子都有突变发生;而在外显子6、8和12存在基因多态性。
百分之50FPAH患者和百分之25散发IPAH患者都携带BMPR2突变基因。某些FPAH患者的致病基因虽未明确,但连锁分析显示其家系与BMPR2基因呈连锁关系。FPAH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具不完全外显性。由于其外显率可低至百分之10~20,故即使携带突变基因,大部分成员并不发病但仍将突变基因继续遗传给下一代。
BMPR2基因突变将通过多个环节对BMP/TGF一β信号传导通路产生影响,如阻断配体与受体结合、消除激酶活性、减少二聚体形成等。正常情况下,TCF一β信号分子家族的主要功能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调节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血管发生的蛋白质分子。目前,BMP/TGFβ信号传导通路如何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产生具体作用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重构肺动脉中TGFβ有上调现象。
如前所述,BMPR2基因突变并非见于所有的FPAH家系,在散发IPAH患者中也仅占1/4,提示可能存在其他与IPAH相关的遗传基因。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叫肺动脉高压
- 2 肺动脉高压是怎样形成的
- 3 如何引起肺动脉高压
- 4 肺动脉高压正常范围多少
- 5 肺动脉高压是怎样造成的
- 6 什么是肺动脉高压
- 7 肺动脉高压是怎么形成的
- 8 肺动脉高压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