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城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黄疸怎样保养比较好

发布时间:2020-12-1025845次浏览

孩子患上了黄疸后家长们要怎样护理和照顾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会面对,孩子一旦患上了黄疸身体就会很不舒服,这时就得靠家长们的细心呵护和照顾了,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怎样照顾和护理黄疸宝宝吧。

如何判断宝宝得了黄疸?

专家解释,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没有必要因为黄疸停止母乳喂养

黄疸发生的时候,一部分医院和调理院会无条件一律禁止母乳喂养。一般而言如果得了黄疸,为了查明是否是因为母乳喂养引起的时候,需要暂时断掉母乳。但其实即使诊断为母乳黄疸,只要不严重,也没必要断掉母乳。

一般的生理性黄疸是因为肝功能不成熟引起的,黄疸一般是指红细胞破坏时(正常的红细胞代谢过程)出现的胆红素色素郁结肝中,不能通过粪便排泄,大量留存体内而引起的。新生儿因为肝功能不成熟所以不能及时清除肝中的胆红素,因此诱发黄疸,这被称作生理性黄疸。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生理性黄疸,出生3天左右最为严重,一周后就恢复如初了。间或有加重的迹象的话则需要进行光线治疗。

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上面介绍的是如何判断孩子患上黄疸以及黄疸的预防和保健,今天的知识对黄疸患者和家长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所以家长们不能忽视这篇文章,要好好的学习和阅读,只有家长们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

相关推荐

03:21
婴儿黄疸有哪些症状
婴儿黄疸症状表现为是皮肤,黏膜的发黄,还可出现因黄疸导致疾病的相应症状。黄疸本身表现,就是肉眼可见的孩子皮肤表面发黄。原发病或诱因的存在导致孩子出现黄疸,可看到原发病的相关症状,如有呼吸道感染,可能就会看到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呛奶等相关表现,消化道感染,可能存在腹痛、腹泻、呕吐等相关症状,有溶血病,往往会有较明显的贫血,可能出现心率快、活动耐力下降、进奶无力等相关症状。黄疸严重出现继发胆红素脑病,可出现精神反应差、拒食,甚至发热、抽搐等。
02:58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偏高什么原因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偏高,与肝细胞损伤、急性黄疸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裂等因素有关。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生化指标中的检查项目之一,总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总和。总胆红素如果只是轻度的异常,并无病理意义,如果出现较大的异常,则考虑肝脏、胆胰异常,即溶血性的疾病。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间接胆红素,则考虑胆系梗阻性疾病所引发的,如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胰腺和壶腹部肿瘤等。间接胆红素的高低需要注意溶血性疾病的出现,如果出现了间接胆红素的升高,直接胆红素轻度异常,伴有明显的贫血症状,就考虑溶血性的疾病。
喝葡萄糖水能不能去黄疸
一般所说的黄疸,是指血中的胆红素超过34.2μmol/L及以上,叫黄疸。黄疸病因学是最常见的,包括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以及先天性这四大类。比如溶血性,最常见的是蚕豆病,进食蚕豆之后就出现溶血,然后出现黄疸。肝细胞性最常见的,比如乙肝、丙肝,这个时候出现黄疸。而胆汁淤积性,比如出现了胆总管的结石会出现黄疸。而先天性的是一个良性的病变,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而喝葡萄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对于这四大类的黄疸都不会出现治疗的作用。所以一旦出现黄疸,出现胆红素超过34.2μmol/L,这个时候可能就得需要耐心的去消化门诊,甚至去住院治疗,去查一系列的原因,包括病毒学的、影像学的,甚至包括CT、核磁等检查,来进一步明确。当然,有一部分黄疸是比较重的疾病,而有一部分黄疸比较轻的,就是所谓的先天性的非溶血性的黄疸,但是喝葡萄糖不能够缓解黄疸。
语音时长 01:29

2021-06-25

86919次收听

黄疸很高对孩子会不会有影响
黄疸很高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而最大的影响就是胆红素,不仅是在皮肤上沉积表现出来黄疸,而且最可怕的是它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脑子里而产生核黄疸。所以孩子的黄疸如果非常高,危险性就非常大,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以内,黄疸非常高,就会发生核黄疸的可能性,而核黄疸是无法自愈性的疾病,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会出现手足徐动等等,会影响到智力、运动,所以是个严重的疾病。因此如果孩子的黄疸非常高,尤其是超过了340μmol/L,必须得进行住院治疗,而且还要考虑积极的治疗手段,比如换血治疗,把小孩的血给换出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所以黄疸如果非常高,是个严重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01

2021-06-25

66542次收听

01:41
黄疸很高对孩子会有影响吗
黄疸很高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而最大的影响是胆红素,不仅是在皮肤上沉积表现出来黄疸,而且最可怕的是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脑子里而产生核黄疸。所以孩子的黄疸若非常高,危险性便非常大,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以内,黄疸非常高,会发生核黄疸的可能性,而核黄疸是无法自愈性的疾病,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会出现手足徐动等,会影响到智力、运动。因此若孩子的黄疸非常高,尤其是超过340μmol/L,必须住院治疗,而且要考虑积极的治疗手段,如换血治疗,把小孩的血给换出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着凉会引起黄疸吗
着凉会引起黄疸吗?我们还是需要了解一下黄疸出现的原因。孩子受到疾病的伤害是家长都很担心的,对于孩子的疾病的预防也是家长关注的,新生儿黄疸是现在不能忽视的,下面介绍下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几种原因。
黄疸会有什么后果
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出生之后就会患上新生儿黄疸,这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危害,给家长带来了很多的苦恼,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希望下面的内容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避免黄疸发作的方法
新生儿的每一个动态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心,黄疸作为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病也经常困扰新妈妈们。新生儿黄疸是多数新生儿都会出现的一种疾病,它的形成和胆红素的代谢情况有关,那么新生儿黄疸有哪些预防护理措施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点供大家参考。
tbil正常值
tbil正常值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02:30
胆红素高的危害有什么
正常的胆红素是由于血细胞的破坏,然后在肝脏进行转化,继而通过胆汁排泄入肠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出现胆红素的异常升高,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一些其他的检查,来判断胆红素升高的具体原因。胆红素异常升高,胆道梗阻会出现胆汁的反流,导致胆汁淤积出现明显的黄疸,有可能会出现胆汁性肝硬化甚至是肝功能衰竭。另外,胆道的梗阻出现梗阻性黄疸,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皮肤瘙痒,以及可能伴随胆道堵塞合并的感染,出现明显的胆管炎。对于某些肝脏疾病出现明显的代谢障碍,胆红素升高往往意味着病情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医学上称为酶胆分离,也就是转氨酶正常而胆红素异常的升高。
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持续时间不一样,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比较短,大概最晚12天就可以消失。母乳性黄疸可能要持续2~3个月。生理性黄疸是出生后血氧压增高造成的,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不当造成的。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怎么区分
生理性和病理性的黄疸区别主要有:生理性黄疸有一定限度,皮肤不呈浅黄色。一般4—5天黄疸程度达到高峰,约10天内逐渐消失。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可以出现,且持续的时间较长,进展快,从面部逐渐波及到躯干、四肢。
语音时长 01:53

2018-09-30

64687次收听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首先是针对溶血性疾病本身的治疗:清除病因、去除诱因、对症治疗,如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浆置换;其次为对症退黄治疗,临床上常用茵栀黄、思美泰等,但必须强调,如溶血未解除,退黄是困难的,而且效果是暂时的。
语音时长 02:31

2018-09-30

57764次收听

怎么预防黄疸
预防新生儿黄疸,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以防损伤脾胃;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按时服用中药。婴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语音时长 02:05

2018-09-30

64816次收听

01:52
黄疸引起听力受损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黄疸引起的听力损失,一般是由于某些病毒侵犯听神经而造成。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会比较严重,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出现听力损失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一般情况下,患者如果是由于黄疸引起听力受损的情况,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与听力损失的程度有关系。如果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在中度到重度,只要在听力补偿的有效范围当中,就可以先考虑使用助听器;如果是在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助听器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聆听的要求,就要考虑做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总之,由于黄疸引起患者出现的听力损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而使用的干预手段以及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来进行细化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