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致病因素之一
摘要:一名老年女性患者由于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30余年,发现口腔内血疱2天,来到我院血液内科进行就诊。根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检查结果及既往病史综合判断,患者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我院选择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在经过为期2天的住院治疗以后,症状有所改善。
【基本信息】女、67岁
【疾病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就诊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19年9月
【治疗方案】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酚磺乙胺、氨基己酸、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止血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出院后继续应用药物司坦唑醇片促进造血,2周后复诊
【治疗效果】患者无发热、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等症状,饮食、睡眠、二便可,皮肤无出血点,病情有所好转
一、初次面诊
2019年9月的某一天,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来到我院血液内科进行就诊。该患者说自己在30多年前因为发热、出血前往医院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八年前因为反酸、胃部灼烧感、牙龈出血前往医院进行就诊和治疗,病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曾经间断性的口服司坦唑醇片,五年前因为心前区不适一月余、头晕四天、鼻衄一天来到我院就诊,进行止血、保肝治疗以后病情好转。但是,患者会间断性的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两天前发现口腔内有血疱,于是来到我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说自己三十余年前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自己在年轻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感冒发热的症状,没有予以重视和进行系统的治疗,直到因为病毒感染后出现发热、出血的现象,才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并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么多年自己服用司坦唑醇片也是间断性的,没有根据医嘱按时服用药物,非常后悔。我对患者进行了体格检查,并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现病史,初步判断患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入院。
二、治疗经过
该患者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30余年,出现口腔血疱2天,在进行体格检查时,我发现该患者的左侧颊黏膜见散在血疱,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等进一步帮助诊断。血常规结果显示患者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骨髓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骨髓多部位增生递减,但没有发现CD55-、CD59-的各系血细胞,因此排除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可能性,可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我院选择药物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如应用药物酚磺乙胺、氨基己酸、卡络磺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止血。为防止患者出现重要脏器出血的现象,还为患者预约了新鲜血小板对症支持治疗。
图二: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象异常)
三、治疗效果
在经过5天的药物治疗以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无发热、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在出院前进行了查体,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腹部无按压痛、反跳痛等,符合出院的标准,于是患者在住院治疗5天后办理了出院手续。我叮嘱患者在出院以后,继续按时服用司坦唑醇片以促进造血,避免出现间断性的服用药物的现象,并让患者两周后复诊。复诊时患者进行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患者恢复较好。
四、注意事项
患者在进行为期五天的住院治疗以后,病情有所好转,但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来促进身体的完全恢复。
1.日常注意事项:患者在出院以后需要注意避免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学会与家人沟通倾诉,转移注意力,多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增强抵抗力,但是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
2.饮食注意事项:患者在出院以后需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鱼类等,多吃一些可以补充造血物质的食物,如西红柿、黄鳝、黑芝麻等。
五、个人感悟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乏力、头晕、皮肤牙龈出血等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通常会予以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年轻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予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该患者说自己已经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三十余年,经常会出现皮肤、牙龈等出血的现象,有时会不予以重视,在出院以后会加强重视,如果出现不适症状,会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复诊。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 2 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吗?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注意什么
- 4 什么叫再生障碍性贫血
- 5 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吗
- 6 再生障碍性贫血什么引起的?
- 7 再生障碍性贫血注意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