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带功能异常,可能是引发隐睾的“元凶”
摘要:本例患者为15岁男性,因半天前发现右侧阴囊空虚,遂至我院就诊,通过问诊得知患者出生时已经出现此症状,结合体格检查、B超检查等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隐睾,予以手术治疗,切除右侧隐睾。术后患者情况稳定,手术切口愈合良好,予以出院,复查时未见明显异常。
【基本信息】男、15岁
【疾病类型】隐睾
【就诊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7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行隐睾切除术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9天,2周后复查
【治疗效果】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自述手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换药时可见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出血、渗液等不良表现
一、初次面诊
2022年7月一位15岁的男性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我的门诊就诊,患者神志清晰,精神尚可,言语流利,可自行描述病情。通过问诊得知,患者半天前进行常规体检时,发现存在右侧阴囊空虚情况。家属补充说明,患者在刚出生时,就出现右侧阴囊空虚的情况,但是咨询医生后,得知部分新生儿会出现此类情况,通常在几个月后可恢复正常,故当时未做特殊处理,但是直到今天也未恢复,因为患者并未出现不适症状,也没有进一步诊治,直到今天体检时医生认为此类情况不正常,遂来我院就诊。
根据所得信息可知,患者从出生到现在,睾丸未曾正常下降,因家族成员中未有直系亲属出现此类情况,可排除遗传因素,推测可能与睾丸与阴囊之间的牵引带功能异常有关。正常情况下,睾丸会在牵引带的牵拉下,向下移出外环口,再沿着牵引带末端的阴囊分支进入阴囊。如果牵引带发生退变、收缩障碍等异常表现,睾丸失去牵引,就不能正常下降至阴囊,反而会停留在其他异常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或完全不下降。
体格检查显示阴囊右侧空虚,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睾丸样组织,大小约为3*2cm,质软,无压痛,左侧睾丸大小及位置可,底部触及少量蚯蚓状血管团块。现为进一步治疗,拟诊为隐睾收治入院。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阴囊彩超显示右侧腹股沟类睾丸样回声,考虑隐睾的可能性。尝试在腹股沟处用挤牛奶样手法从内环口向阴囊方向推挤睾丸,施力时睾丸可在阴囊做短暂停留,松手后睾丸仍退缩回腹股沟中,可排除回缩性睾丸,最终确诊为隐睾。
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确切诊断后,我进一步告知他们,多数隐睾手术是需要在1岁以前完成的,最晚也不能超过18个月,患者的睾丸在腹股沟内无法正常发育,即便下降回阴囊也会失去正常功能,但不能让睾丸一直留存与腹股沟内,现考虑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切除。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和赞同后,在全麻状态下予以患者隐睾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少,缝合手术切口,予以无菌敷料覆盖,送回病房。
三、治疗效果
经过9天的住院治疗,患者病情控制稳定,查房时,我到病房询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自述手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换药时可见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出血、渗液等不良表现,于1天前完成拆线、消毒,现要求出院休养。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等未见异常,予以出院。
2周后复查,患者状态良好,告知病理结果,送检睾丸组织内生精小管基底膜增厚伴玻璃样变性,生精小管内未见成熟的精子,见较多精原细胞及支持细胞增生,间质疏松水肿,符合隐睾改变。拆线后切口愈合良好,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
图一病理检验
四、注意事项
1.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
2.适当增强体育锻炼,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增强自身抵抗力。
3.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油脂、高糖、高盐类食物的摄入,建议使用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忌辛辣刺激之物、忌烟酒。
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
5.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五、个人感悟
隐睾是指睾丸无法正常下降至阴囊的一种疾病,常见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基因、睾丸发育异常、精索血管异常、睾丸与阴囊牵引异常等。新生儿可能会出现隐睾,多数新生儿隐睾可在出生后3个月自行恢复,但并不是所有的隐睾都会自愈,如果新生儿出现隐睾,家长应密切注意睾丸状态,如果3个月后仍未恢复,应及时就医治疗。隐睾手术最佳时间在1岁之前,最晚不能超过18个月,若睾丸长期处于异常位置,会因为所处环境与阴囊环境不同而停止发育,即便能下降至阴囊,也无法起到正常作用。患者家属表示今后不会再轻视任何一个症状,出现不适会及时选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