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城平台,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胃息肉2cm严重吗

发布时间:2021-12-2977225次播放

视频内容:

胃息肉2cm需要重视,相对比较严重。但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胃息肉是单发的2cm息肉,通过染色、放大、窄带成像、蓝激光进一步检查,发现息肉陷凹结构或血管网结构发生紊乱,血管增粗、变直、僵硬等,都提示可能是恶性息肉。息肉判断并不能完全从大小来判断,有时较小的息肉也有可能出现恶性。2cm甚至2.5cm以上的息肉,恶性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胃息肉临床分类包括错构瘤性息肉,如胃底腺息肉,往往不会发生恶变,也不会引起不良感觉,不建议干预;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如果是单发的,个头比较大,伴有症状,检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干预治疗;腺瘤性息肉根据含有或不含绒毛以及含有绒毛多少,又分为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和管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如果是2cm的绒毛状腺瘤,很容易发生恶变,一定要尽早切除。
所以2cm的胃息肉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病理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多数情况下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帮助分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12
胃息肉会便血吗
胃息肉在有些情况下会便血,息肉较大或恶性腺瘤性息肉出现局部血管破裂,也会出现出血。胃息肉根据病理形态特点可分为四大类:一、错构瘤性息肉。相对预后良好,不需要干预。二、炎性息肉。如果比较小,可抗炎治疗,无需切除。如果比较大且是孤立性息肉,有恶变可能,需内镜下切除。三、增生性息肉。如果出现异型需镜下切除,绝大多数小息肉不用处理。四、腺瘤性息肉。可分为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或管状腺瘤,都有癌变风险,要在内镜下切除治疗。息肉处理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息肉所处位置、大小、表面情况、息肉形态、有无分叶以及病理类型来处理。大的、恶性或生长比较迅速的息肉,容易出现血管增粗、变薄、破裂,导致出血。
02:14
胃里长息肉怎么治
胃里长息肉的治疗要根据息肉性质、多少、所在部位以及大小来决定,最重要的是病理组织学类型:一、胃底腺息肉不进行干预。二、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有较小的恶变风险。如果是孤立的、较大的息肉,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时要切除息肉。三、胃腺瘤性息肉是胃的癌前病变,不论息肉的大小、部位、范围,需要切除。根据所在部位和大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切除方式。如5mm以下的较小的息肉,可以在内镜下通过圈套器切除。超过5mm到1cm的息肉,可以用电切除。1cm以上甚至更大的情况,除了用电切除,如果息肉根部位置较深,怀疑有恶变的情况,还可能做ESD手术切除。
01:57
胃息肉都需要切除吗
胃息肉是否需要进行切除取决于息肉的病理类型、大小以及数量。如果息肉的数量多,形态不好,体积又大,病理类型为腺瘤样息肉这样有癌变风险的胃息肉,一定要进行手术切除,一般选择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手术,创伤非常小,术后恢复非常快。饮食习惯、特殊的用药、遗传因素都是导致胃息肉发生的病因,胃息肉是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术后要定期复查胃镜,去关注有没有复发的情况。
胃有息肉严重吗
胃息肉一般不严重,但是有少部分人会出现癌变可能,胃息肉是非常常见的疾病。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胃息肉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较为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有吞咽困难。胃息肉的治疗主要包括: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04

2021-04-22

103694次收听

胃里多发性胃息肉严重吗
胃里多发性息肉这是一种良性的病变,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当胃黏膜内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息肉就称为多发性息肉,息肉是突出于胃黏膜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但多因症状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这种疾病一般在没有癌变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不予处理,如果检查确认有一定的癌变可能,就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那些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在治疗之后,也要按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持续服用药物,并定期进行检查。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22

98564次收听

胃里长息肉正常吗
胃里长息肉是一种病理情况,不是正常现象。息肉是突出于胃黏膜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胃息肉的具体病理机制,考虑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胆汁反流、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胃息肉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胃息肉的大小和类型,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应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息肉,治疗方式取决于其是否有癌变倾向,若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需手术切除,若无癌变风险或癌变几率很小,可以不用特殊治疗,观察随访即可。
语音时长 01:07

2021-04-22

81152次收听

胃息肉有哪些分型
胃息肉按照组织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前者不易发生癌变,后者癌变几率较高。
胃息肉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早期胃息肉症状主要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以及胃酸缺乏、低下等,有部分患者早起无明显性症状。
胃息肉会不会遗传
胃息肉除了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后天性因素有关外,也与遗传性因素有关,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胃息肉具有遗传性。该类型胃息肉好发于青年人群,且呈家族聚集性等发作特点。
胃里长息肉是怎么回事
胃有息肉这样的原因不是很明确的,虽然原因不明确,治疗还是非常简单的,如果有胃的息肉,可以到医院在内镜下做切除,就能够使息肉得以治愈,不至于日后有一些其他的问题的发生。现在患者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胃有息肉、肠道有息肉,没有发现具体的原因,不像流感,因为流感病毒而导致的,并不像乙肝,就是乙肝病毒的感染,丙肝是由丙肝病毒的感染造成的。
语音时长 01:07

2020-02-14

50164次收听

胃息肉是如何引起的
胃息肉分好多种,常见有炎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临床以胃底腺息肉最为常见。其发生主要与内源性遗传问题;长期服用抑酸药物致使胃泌素增加诱发局部腺体增生有关;部分与胆汁酸上返至胃里面,刺激胃底腺局部增生有关。胃底腺息肉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内源性遗传问题有关;二、很多都和病人长期服用抑酸药有关。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大家对胃、食道关注很多,稍微有点症状就会用抑酸药保护食道,抑制胃酸。之后机体会分泌胃泌素,在患者服用完止痛、抑制剂抑酸药后,大大增加,导致局部腺体增生,形成胃底腺;三、胆汁。胆汁酸从十二指肠乳头地方返上,返到胃里面,刺激胃底腺局部增生。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20

61523次收听

胃增生是怎么回事
胃增生即胃息肉,这类患者往往会有食欲不振、恶心等不适症状。胃增生的出现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也可能是由于胆汁反流或服用了抑酸药而导致的。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抽烟、喝酒等对胃黏膜也有很大损害,也可导致胃增生的出现。
02:22
胃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胃息肉的成因有很多种,所以它的治疗方法是对因治疗,比如服用抑酸药导致的,会找一些替代治疗的方法,轻度的胃食道反胃病,可以用生活方式的调整,其他抗酸药、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物来替代抑酸药,有效地减少胃息肉的增殖。如果有胆汁反流问题,可以用一些促进胃肠蠕动,中和胆汁的方法,减少胃息肉的产生。对于已经成型的胃息肉,只能在内镜下切除,小的用活检钳,能把零点五厘米以下的息肉夹掉。特别大、特别多的息肉,可以用APC的烧灼或者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来进行治疗。
02:02
胃息肉多久复查一次
关于胃息肉多久复查,本身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指南,只能结合肠息肉的指南。在国外,关于肠息肉复查的问题,主要是看有没有结肠癌家族史,如果有结肠癌家族史,建议五年一复查,但国内基本上一年查一次。如果有大的息肉癌变的话,可能会半年就要复查一次,随着复查结果决定以后的频率。根据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常见程度和频率,因为大部分的胃息肉都是不会癌变的,所以胃息肉的复查,要比结肠息肉要更加宽松一点。建议胃息肉一年半到两年左右一复查,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胃里长息肉怎么办
胃息肉就是胃黏膜表面的一种隆起物,是一种突起组织。息肉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小,身体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所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般都是在胃肠检查,或者进行一些小手术的时候发现的,胃里长息肉通过会通过手术、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

健康万象城平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