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血液有成分的一种,其形状呈两面微凹、椭圆形或圆盘形,主要起到止血作用。当我们受伤或其他原因导致血管损坏时,大量的血小板会立即聚集在血管损坏的地方,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堵塞在血管裂缝的地方。此外,血小板还会释放促进血管收缩和凝固血液的物质,以防止血液从损坏的地方流出。例如,血小板就像堤坝决口时堵住洪水的沙袋一样,承担着危险突击的重担。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病科侑红艳
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其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的减少程度,轻者有皮肤出血点、淤血点、牙龈出血、鼻血,重者有呕血、黑便、血尿、脑出血等器官出血。
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少数情况下血小板减少和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遗传性疾病有先天性单纯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范科尼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2)获得性:血小板由骨髓中的巨大核细胞产生,影响骨髓中巨大核细胞产生的因素可以减少血小板的产生。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不足等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各种恶性肿瘤侵害骨髓(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细菌、病毒感染、电离放射线、化疗药物等因素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
2.血小板破坏增加
(1)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小板的生成及代谢在体内是相对平衡的,但是在有些疾病情况下,由于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的抗体,这些抗体和血小板结合,使致敏的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吞噬破坏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常见的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肝炎、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肝素、奎宁、奎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酸钠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常见有弥漫内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
当各种原因如肝硬化、骨髓纤维化等造成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时,大量血小板储藏在脾脏中,也会引起外周血小板减少。
4.出血、血液透析等其他血小板丢失,血小板减少。
总之,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很多,发生这种情况时,首先要找专家查明原因,根据情况合理治疗。血小板低时,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极低时卧床不起的情绪稳定是很重要的,避免外伤治疗其他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密达摩、氯吡格雷等,或者活血化瘀药物无效的辛辣气味浓烈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