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绝大多数人得了感冒后都是直接到药店选购印象最深的广告品种,反而没有注意到药物是否对症,常常会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药吃了不少,可感冒就是不见好。其实,感冒有风寒和风热之分,不同的感冒需要用不同的药。那么,如何分辨自己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呢?黄大夫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好得更快。
感冒病虽小,分清寒热很重要
感冒是因病毒侵袭人体所导致的外感病,四季都可发生,冬季多属风寒,以寒为主,夏季多属风热,以热为主,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汗、发热、全身不适为主,总体病情可按轻重不同划分,轻者通称伤风,重者则为重感冒,在易感季节发病率很高。我们可以参照以下两点来选择感冒药:
1.风热感冒是发热重、恶寒轻或微恶风寒、口渴、舌红、脉浮数。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咳嗽少痰,咳出不畅、咽痛、口渴等。
风热感冒,治疗药物非常多,如柴银口服液、板兰根、蓝芩口服液等等,风热感冒药常用的中草药有:葛根、柴胡、菊花、桑叶、薄荷、淡豆豉等等,其中柴胡、葛根、淡竹叶具有解热作用。柴胡、葛根在中医药学中列为“解表药”,是以解除表症(具有发热、怕冷、全身不适、头痛、关节酸痛等症状)的药物。
2.风寒感冒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舌苔淡白、脉浮紧。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苔淡白、脉浮紧、鼻塞声重,或是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多稀薄。
对于风寒感冒,症状较轻者,用生姜汤或姜枣茶来发汗即可,风寒感冒药多带有“祛风”“散寒”“风寒”等字眼。症状较重的,可以服用袪风散寒的中成药,如:荆防颗粒、感冒清热冲剂、伤风感冒颗粒,每次冲服1-2包,趁热服用,服后喝碗热粥,以助发汗;常用的中草药包括:桂枝、麻黄、荆芥、紫苏、生姜、防风、葱白等等。
有发烧症状的感冒别急着用药
发热是感冒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也是许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共同症状,这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主动的自卫性反应。发热一方面可加快新陈代谢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使白细胞增多,加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吞噬细胞的活性、抗体生成及肝脏解毒能力等),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另一方面,发热也会使体力消耗,引起头痛、失眠,甚至惊厥。显著高温(40℃以上)或持久发热还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乃至死亡。热型对疾病的诊断、判断治疗效果与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因为发热症状的复杂性和危害性,遇到患者发热时,要高度重视,但也不能轻易使用解热药,而是应该尽快明确诊断,因为即使仅用一次小剂量解热药也会扰乱热型,可能造成误诊。只有在诊断已经明确,并积极进行对因治疗的同时,遇到有下列指征时才可以适当选用解热药:
1.发热过高(体温超过39℃以上)危及生命,特别是小儿高热惊厥;
2.热度虽然不高,但伴有明显的头痛、失眠、肌肉痛、意识障碍,足以妨碍病人休息及疾病恢复时;
3.持续高热,易危害心脏功能或对高热不能耐受者;
患者高热时应先施以物理降温,比如用酒精擦浴、冰袋冷敷,无效时再考虑用解热药。
4.某些未能满意控制的长期发热,如急性血吸虫病、伤寒、布氏杆菌病、结核以及癌症发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