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会导致我们腹泻呢?中药的种类有很多,有时也会导致我们的身体状况出现不适症状,所以要引起重视。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喝中药的细则以及哪些中药会导致腹泻,快来看看吧。
5种中药易致腹泻
牵牛子。性味苦寒,有毒,具有泻下去积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本品所含的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能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强烈的泻下。牵牛子对人体有毒性作用,但不大,大量服用除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与粘液血便外,还可刺激肾脏引起血尿。
大黄。本品苦寒沉降,善荡涤胃肠,峻下实热,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隘之功,主入阳明大肠经,攻积导滞,泻热通便。现代研究认为,大黄所含结合蒽醌为泻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肠,增加蠕动而排便,其作用缓和,服后6小时左右排下稀便或软便。由于鞣质所致,泻后有便秘现象。
郁李仁。性味辛苦甘平,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挥发性有机酸及油酸等,具有润滑性缓泻作用。
甘遂。性味苦甘寒,有毒,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本品含三萜类,其中所含大戟酮、大戟二烯醇、α-大戟醇及巨大戟二烯醇的醇浸膏对小鼠有明显泻下作用,能强烈刺激肠粘膜,引起炎症性充血和蠕动增加,造成峻泻。
巴豆。性味辛热,有大毒,峻下寒积,荡涤胃肠沉寒痼冷、宿食积滞,药力刚烈,有斩关夺隘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品含巴豆油34%~57%。巴豆油是剧烈的泻下药,口服半滴至1滴对口腔、胃肠等粘膜及皮肤均有强烈刺激作用,产生严重的口腔刺激症状及胃肠炎,在半小时到3小时内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其泻下作用主要是由于巴豆油在肠内遇碱性肠液,析出巴豆酸,刺激肠道,使分泌和蠕动加强所致。
那么,喝中药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呢?
喝中药的必知细则
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服用,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也不同。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恢复。脾胃虚的病人,更应少食该类食物。
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
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
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茶叶性凉,能降低温补脾胃的效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前后,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除此之外,喝中药的时间也有讲究。
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
服药与吃饭的相对时间对药效影响明显。根据我国大多数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可将基本用药时间划分几种情况:饭前服是指药品安排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目的是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饭后服则要将药品安排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服药,主要是为了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此外,餐中服药是指进餐过程中服药,药服完后继续用餐,目的是借助于食物中的油类促进药物吸收或利用药物阻止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加速血糖转化。
因此,喝中药应先了解正确的时间才行。
而“空腹服”则是指在8~10小时内没有进食的情况,通常指晚上入睡后至清晨起床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进食情况下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扰,让药物迅速地进入小肠发挥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