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隐藏,病程长,长期不治愈,病因复杂,往往损害心脏、肾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容易导致残疾,降低生活质量。秋季早晚温差大,是慢性病发病率高的时期。如何正确预防和护理它。
秋季如何护理慢性病?
1、避免慢阻肺患者感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痰、咳嗽和气短。寒冷刺激会增加支气管粘液分泌,阻碍支气管纤毛运动,降低抵抗力,容易被细菌入侵,导致疾病发作。特别是感冒会使病情恶化,导致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引起并发症。因此,现阶段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呼吸道反复感染,预防感冒。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出门要戴口罩,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保持房间空气流通,降低房间内微生物浓度。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接种肺炎和流感疫苗,减少感冒次数。
2、高血压患者预防脑中风
过度兴奋、过度用力和暴饮暴食会诱发中风。此外,冷空气刺激会降低体表温度。为了保持体温稳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减少热量蒸发。但是血管收缩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秋季天气干燥,饮水量少,会增加血液粘度,容易产生血栓因子,导致脑血栓形成。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调整日常饮食和日常生活。养成定期喝水的好习惯,尤其是早上醒来,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水可以稀释血液。运动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6点到7点左右。运动应该是稍微出汗。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悸、头痛和头晕,应立即停止。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定期监测血压,调整剂量,不得擅自减少或增加剂量。
3、预防急性哮喘发作
气候变化是导致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受到冷空气的侵袭和气压的变化时,会阻碍支气管粘膜的血液循环,使平滑肌痉挛,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此外,冷刺激还会减少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数量,降低免疫力,容易感染致病菌,因此哮喘往往发生在秋季,有时由于感冒而导致急性发作。空气湿度也会导致哮喘,秋季干燥的天气会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损害气道上皮细胞,上皮表面纤毛运动障碍,从而影响其痰功能,加重病情。秋季需要调整湿度,湿度在60%~70%左右。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积极预防感冒。尽量穿纯棉制品的衣服,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调节紧张情绪。
温馨提示
除了注意上述慢性病外,我们还需要警惕糖尿病足。秋季气温低,脚血液循环不良。如果你不注意,你的脚可能会受伤,导致糖尿病足。在此期间,应积极控制血糖,合理安排饮食,保护脚,用40℃温水浸泡脚。浸泡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内。只要发现脚溃疡和感染,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