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震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神经性震颤可能与精神因素、甲亢、帕金森病等因素有关,应根据原因进行治疗。
1、精神因素
过度的精神紧张、恐吓或恐惧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震颤。
患者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情绪稳定后,神经性震颤会逐渐消失。如果症状严重,也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镇静药物治疗,如地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然后症状就会消失,不用太担心。
2、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内分泌疾病。患者患病后,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导致系统兴奋性和代谢率增加,引起神经性震颤、出汗、心悸等症状。
患者可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缓解临床症状。若患者长期服药效果不佳,甲状腺巨大或伴结节,可进行部分或全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应注重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尽量避免吃海带、海藻等富含碘的食物,否则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积极就医后,该病通常预后较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甲亢性眼病、甲亢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3、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与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可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锥体外系受损,神经震颤。
患者可按照医嘱使用盐酸苯海索、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药物进行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病情较严重、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如神经核团损伤、脑深部电刺激等。对于步态障碍、姿势平衡障碍患者,也可进行康复训练,如步态训练、姿势平衡训练等。虽然疾病无法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继续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除上述原因和治疗方法外,腔隙性脑梗死还可能导致神经性震颤。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当病变涉及脑干的重要中枢时,也可以进行受损的脑组织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