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但其安全性使一些患者无法安心。据中国肝防基金会主持的调查显示,乙型肝炎患者之间,13.14%的人最关注药物的副作用。事实上,病人不必太担心。虽然任何药物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也不例外,但只要病人在服药期间加强监控和跟踪,这是药物安全的最佳保证。
乙型肝炎能预测耐药性吗?
在抗病毒治疗中,耐药性仍然是许多患者的“心脏病”。但是,近年来,新药不断出现,即使病毒忍受某种药物,医生手中也有其他新的“武器”。其次,通过加强跟踪、定期监测,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长期安全性甚至疗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尽快发现安全危险。
定期监测有助于医生尽快判断耐药性问题和其他副作用,尽快发现和处理。具体来说,病情变动期间的患者应每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乙型肝炎病毒DNA、肝功能等。进入稳定期后,患者也应每三个月监测一次。另外,医生在治疗期间,根据药物状况和患者的具体病情,增加相应的检查。
第二,预测耐药性。
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变化可以提示今后耐药发生的风险。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结果预测耐药性的风险,也可以介入风险大的患者。
第三,预测疗效。
中国现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是e抗原阳性,对他们来说,最合理的治疗目标是“双重符合标准”,即病毒DNA和e抗原阴性。实现双重标准,加强治疗一年,最终有望实现科学停药。此后肝硬化、肝癌风险低,病情反复的概率也低得多。
现有药物无法完全清除病毒,只是抑制复印件,理论上病毒确实有变异形成耐药性的可能性,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性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解决耐药问题和潜在安全问题的最佳方法可能是实现科学停药。e抗原阳性患者首先要实现“双重标准”。因此,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必须能够“双线作战”,一方面抑制病毒复印,另一方面促进e抗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