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生陈波
说到骨质疏松症,很多人认为是普通的疾病,不认为是疾病,补钙就能预防。但实际上,这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几乎安静,全国半数以上的老年人都生病,危害很大。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生陈波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有明显的症状,但其危害性一点也不比这两种病小,往往会让忽视它的人受伤。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陈波主任医生介绍,骨质疏松症通常被称为沉默杀手,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的概率越高。总的来说,女性的发生率比男性高,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引起内分泌紊乱,会引起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同时,雌激素的减少降低了钙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加快了骨密度的降低,更年期后的女性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最新调查显示: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但大部分女性在更年期后并没有重视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约有75%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没有及时诊治。
很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初期没有症状,随着骨质的流失出现症状,到了末期全身关节疼痛,稍微碰撞也会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残疾、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调查显示,约7成的回答者从未进行过骨密度检查。目前,医院体检中心可以提供骨密度检查,建议45岁以上的健康人员在体检时检查骨密度,更准确地掌握自己的骨强度。”陈波主任补充道。
30岁后人体进入骨量减少期
根据中国人群的骨量变化规律,30岁前为骨量上升期,在30岁达到峰值,30岁后,人体就会进入骨量减少期,这期间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尽量保持人体的骨代谢平衡。女性在45岁、男性在50岁以后,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这个时期骨量的流失与吸收就会失去平衡,从而进入骨量快速衰减期。
陈波主任表示,年轻时高峰骨量低,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症。把骨代谢比作银行存储,骨头就像存钱一样,吸收骨头就像花钱一样。到30岁,谁的银行储备越多,谁今后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越小。
骨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一般患者白天疼痛较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会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用力排便时也会加重。此外,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可能在轻度外伤或普通日常活动中发生骨折,医学称为脆性骨折。
喝牛奶和骨头汤有用吗?
通过骨头汤补钙是很多人的常识误区,骨头汤含有很多油脂等,不利于老年人的血脂健康,骨头汤含钙量极低。补钙是目前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措施,闭经后女性和老年女性每天应摄取1000毫克钙。如果从饮食中得不到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也可以适量服用钙,补充活性维生素D,还可以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和甲状旁腺素制剂。我科经常有老年患者每年住院静滴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骨质疏松症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日常饮食中,也要控制肉和盐的摄取量,不吸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喝浓茶和碳酸饮料,有助于骨骼健康。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呆在家里,不运动,吃饭疏忽,减肥,这些都给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了乘坐的机会。另外,老年人群体中流传着晚上不吃饭对健康有益的意见。“这是极其错误的,老年人不吃晚餐会加速钙质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陈波说。
防骨质疏松症,要从青少年做起。要教育孩子们,不偏食。只有饮食结构均衡,加强骨骼营养,如牛奶、含钙食品等,才是储存骨量的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加强锻炼,这样结实,达到理想的高峰骨量和骨质,延迟中老年后骨量丧失引起骨质疏松症的时间。
专家介绍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生,从事临床医疗、教育、科研22年,内分泌内科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有很深的造诣,对内分泌代谢系统的急病和复杂的疑难病有很高的诊疗能力。主持省级以上科研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8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