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城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早上痰多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19-04-1560724次浏览

早上痰多可能是因为脾胃薄弱所致,这样就容易引起水湿停留,进而聚集成痰液。此外如果中气不足,也会导致脾胃虚弱,而后出现痰液的情况。还有就是当人体受到风寒外邪的时候,就会导致肺部受损,这样也会出现痰液聚集在肺部,从而导致晨起咳嗽痰多的情况。最后患上鼻炎之后,鼻黏膜分泌的分泌物,也会附着鼻咽处形成痰液。

不少人清晨起床之后都感觉咽喉部不适,有的可能是因为咽部干燥引起痒痛的情况。还有的就是痰多且难以咳出,这样会使痰液卡在喉咙之间特别难受。而痰里面含有多种细菌,如果没有轻易咳出,那么也会导致咽喉进一步感染,那早上痰多是什么原因呢?
  一、早上痰多是什么原因
  1.脾胃薄弱
  脾胃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如果生活中因为各种不良习惯导致脾胃出现损伤之后,就很容易出现水湿停留,并且聚集成痰液的情况。例如过度吃生冷食物,或者是有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等等。这些人群在早上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痰多的情况,所以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才能让脾胃功能变得更好。
  2.中气不足
  中医上有一种说法是中气不足,也就是身体较虚弱的时候,脾胃之气也就随之减弱,这样也很容易出现,水湿停留成痰的问题,那么早上的时候,咽喉部也会出现痰多的情况。
  3.外感风寒
  当人体受到风寒外邪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疾病,例如肺部受损。这就会使水湿滞留成痰,而它又聚集在肺部当中,这必定就会造成患者出现咳嗽痰多的情况,特别是这种情况在晨起时更为严重。
  4.鼻炎
  刚患上鼻炎之后,鼻粘膜就会分泌黏稠度非常高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也会粘附到鼻咽处,那么这时候患者在晨起后。也会觉得有痰多的情况。
  二、治疗痰多的食疗
  1.百合银耳汤
  将6g银耳和9g百合清洗之后,加入适量清水,炖煮即可。服用之后,有清肺润燥,以及化痰的作用,很适合咳嗽痰多的人群。
  2.冰糖杏仁糊
  将3g苦杏仁和15g甜杏仁,放入清水中泡软之后,去掉表皮之后捣烂,接着再加入粳米50g,以及适量的清水和冰糖,一起熬煮成粥,这样食用之后有润肺去痰和平喘的功效。

相关推荐

02:10
小孩开胃健脾吃什么药
在人体摄入水和食物后,脾能够帮助胃维持正常的通降消化功能,将食物初步消化,并推送至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分解和吸收,进而将营养通过气血疏散到全身,把糟粕推送到体外。儿童脾胃比较虚弱,容易出现各种消化问题,所以儿童是健脾的关键时期。临床开胃健脾一般以中药为主,副作用相对较少,相对安全。常用的口服药物有薏芽健脾凝胶。它的主要成分是山药、大枣、山楂、薏米等,既能开胃,消食化积,还能健脾,固本除湿,标本兼治,同时其主要成分均为药食同源,儿童服用起来会更安心。
脾胃不和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患者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调理。脾胃不和的患者常表现为脘腹痞闷、喜温喜按、胃痛、吐酸、胃胀、食欲不振、身体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大便稀溏等症状。建议患者注重饮食清淡而有节制,减少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类的食物,可以减少对脾胃的损伤。中医认为,脾主身之肌肉,肌肉的运动对于脾胃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患者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有利于脾的运化,使得食欲增加,胃肠运动增强,从而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严重的患者还可以接受中医治疗,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针对病情服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15

2022-08-18

13875次收听

脾胃不和吃什么中成药?
治疗脾胃不和的中成药有很多,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病症辨证选择用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有:保和丸、归脾丸、健胃消食片、香砂养胃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胃苏颗粒、木香顺气丸等。脾胃不和指气机阻滞、脾胃失健、饮食不节、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脾胃不和证。脾胃不和的常见表现:胃脘胀满、疼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口味异常、便秘、食欲差,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医调理脾胃不和时,在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基础上,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保和丸、归脾丸、健胃消食片、香砂养胃丸、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胃苏颗粒、木香顺气丸等。临床用药不可一概而论,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症指导用药。
语音时长 01:27

2022-08-18

18304次收听

01:53
脾胃虚弱能吃西瓜吗
脾胃虚弱不能吃西瓜。脾胃是消化食物产生气血的地方,也就是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营养都是由脾胃而来,脾胃虚弱的人脾阳不足,胃的气血不足,它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功能,吸收食物营养,功能是低下的,这就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就是脾胃的功能低下。西瓜是一个寒凉性食物,吃进脾胃后,抑制脾胃功能让脾胃气化功能减弱,磨碎食物的功能减弱,消化食物的功能减弱,利用食物的功能减弱,脾胃虚弱的人吃西瓜之后会腹泻,精神乏力,营养跟不上,甚至会出现腹痛、腹胀,女性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甚至出现闭经等等。
03:00
宝宝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1~6岁是孩子健脾的黄金期,应该抓住健脾的黄金期,通过食疗、推拿、服用儿童专用健脾药给孩子调理脾胃。一、食疗,即通过平时的饮食调理脾胃,山药、大枣、白扁豆、薏米,都适合宝宝健脾使用。二、推拿:推脾经:拇指的侧面是脾经位置,每天从拇指外侧尖端到拇指根部,往返推3~5分钟。揉板门穴:宝宝手心大鱼际中心位置是胃穴,每次按揉3~5分钟,力度适中。捏脊:两手沿着宝宝脊柱的两侧,用捏的方法把皮捏起来,边提边捏,边向前推进,手法为“捏三一提”,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每天捏揉3-5遍。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儿童专用健脾药,如薏芽健脾凝胶,可以健脾益胃,对于调理脾胃效果良好。
手臂发冷是什么原因
如果夏天经常性吹空调,室内温度过低,手臂发冷主要是过度吹空调所致。如果排除这一诱因,可能是由于患者气血不足或自律神经功能调节紊乱所致。此外,身体较为虚弱,未做好保暖工作也可导致手臂发冷。不管是哪种诱因所致,都需要及时解除诱发因素。
阴血不足怎么调养
阴血不足,主要是由于身体中的血液没有达到平衡的状态,所以在生活中应该注意补充血气。阴血不足,在调养的过程中,首先第1步就是补气血,第2步就是通过食材来补充,可以通过黑芝麻,还有胡萝卜来进行补充,这些都能够增强抵抗力和补充气血。
02:23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脾胃不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它主要表现为脾胃消化功能的失调。因为脾胃两个脏器,相为表里,共同完成食物消化,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和,人的消化功能受损,气血生成不足就会产生很多的疾病。什么叫脾胃不和?就是脾功能和胃的功能,不相调和,中医上讲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就是把食物的清浊分开,然后,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如果脾胃不和,就会出现脾气不升,胃气不胀,出现腹胀,这个呃逆、反酸、嘈杂等消化不好的症状,而且,影响大便,可以出现大便泄泻,不成形,溏解或者出现便秘、干燥等等症状,这些都是脾胃不和引起的,所以,就应该调和脾胃,恢复正常的脾胃的功能。
胃寒的症状
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的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许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腹泻等。胃寒呕吐因真阳不足,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所致的呕吐。其证畏寒喜热,不思饮食,遇冷即吐,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脉沉迟。真阳不足者,参见寒呕条。胃寒临证主要分为胃虚寒和胃实寒两型。前者多因素体脾胃阳气虚衰所致。胃实寒多因寒邪伤胃所致。
语音时长 01:35

2019-09-16

53509次收听

调理脾胃中药
调理脾胃的中药。香砂六君子汤证。属气虚、气不足便是寒,但寒轻微,且兼痰湿,气郁,痛喜轻按,重按痛反增。脘腹胀闷,嗳气吞酸,便溏,苔白润等。胃胀甚痛,重按痛增为辨证要点。理中汤证,乃中阳不振兼寒湿,症见痛喜轻按,畏寒喜热食,得冷则痛剧,脘腹痛比前香砂六君子汤证为重。痛甚于胀是辨证的要点。小建中汤证,系中阳虚兼营阴虚弱,症见痛喜重按,口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热。上述的方药同治胃脾虚寒证,但同中有异,临证不可混淆。
语音时长 01:41

2019-09-16

62018次收听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怎么办
因为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往往会给大家的身体带来很多危害,所以对于这种病症大家要及早的调理,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好合理的饮食,同时可以通过按摩疗法来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如果大家的病症比较严重的话,那么可以考虑尝试药物疗法。
三阴交疼是什么原因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经脉所交会聚集的地方。三阴交在轻度按压的时,出现的酸麻胀痛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果不按压也会疼痛,则为异常。脾胃问题、下肢水肿都会引起三阴交穴位的疼痛,要依据其他的身体症状来判断疾病情况。
语音时长 01:31

2018-09-30

62109次收听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夏天到了,我们的肠胃就进入了危险期,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一不小心吃的太多就容易产生肠胃问题——不消化、拉肚子等等。可能养两天就没事了,但是积小成大,小问题没有解决好就会积累起来酿成大错,所以,我们还是要对一些小问题提高警惕,那么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脾胃不好舌头(图片)
生病是无法避免的,脾胃不好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症状,这种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很多人会问脾胃不好舌头有哪些表现症状?在舌头边缘会出现一些牙齿方面的痕迹,一般都是由于或者出现了脾胃虚寒导致的这一现象,所以要引起重视。
02:53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保暖,加强锻炼等可以调理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饭前少用脑、饭中专心吃饭、饭后适当休息、同时避免饥饱不调,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类食物。注重情绪调整,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腹部保暖,加强日常锻炼,从而达到促进脾胃运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