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的不良反应
发布时间:2022-10-1165484次收听
语音内容:
尽管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相对而言较为安全,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力降低。引起的感染、血管摩擦破裂。感染或掉痂时引起的早期及延迟性出血。以及肠壁薄、创面大。或因感染、溃疡引起的穿孔。
部分患者术后还可能会出现,肛门疼痛或轻微出血,但通常随时间推移会自行好转。术后根据息肉的大小、类型,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会需要留院观察,息肉切除后创面一般3-5天可基本愈合,在此期间应避免饮酒、过度疲劳,进食刺激性食物和剧烈运动等。
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术前应用的相关药物,而出现头晕、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部位,可能会发生出血、肠穿孔等,严重者可能需要住院或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低氧血症。肺炎、脑卒中等并发症,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能会因病情恶化导致死亡。
部分患者术后还可能会出现,肛门疼痛或轻微出血,但通常随时间推移会自行好转。术后根据息肉的大小、类型,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会需要留院观察,息肉切除后创面一般3-5天可基本愈合,在此期间应避免饮酒、过度疲劳,进食刺激性食物和剧烈运动等。
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术前应用的相关药物,而出现头晕、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活组织检查或息肉切除部位,可能会发生出血、肠穿孔等,严重者可能需要住院或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低氧血症。肺炎、脑卒中等并发症,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能会因病情恶化导致死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优点
治疗性腹腔穿刺术的治疗过程
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
什么是上消化道内镜下微波凝固止血
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注意事项
01:55
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方法
治疗当日需禁食、水,降压药可按日常习惯以少量水送服。治疗前通常需进行全身麻醉,并服用祛泡剂,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正确摆放体位后,将牙垫置于口中,轻轻咬住并固定,治疗过程中避免吞咽口水,使其自口角自然流出,如出现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应尽量放松,并严格遵从医务人员指导,以便安全顺利的完成治疗。准备就绪后,医务人员会经口缓慢导入内镜,明确病变部位后,标记切除范围,随后向病变所在部位黏膜下层,注入生理盐水,使病变部位隆起,待病变完全隆起后,沿标记点切开黏膜,逐步剥离并显露黏膜下层后,完整剥离并切除病变。治疗通常需要15分钟至一小时,具体时间视病灶大小、位置不同,会有所不同。切除的病变组织随即会被送至病理科,经组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02:03
肠息肉在什么情况下要做切除术
肠息肉也就是长在肠道的息肉样病变,包括小肠的,也包括大肠的结直肠,但通常是指大肠的息肉。肠息肉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病变。肠息肉如果体积在5mm以上,且伴有局部的多发,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手术切除。通常采取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如果患者的肠息肉体积小于5mm,发生癌变的风险性相对较低。据现有资料显示,约有95%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因此尽早切除大肠息肉,可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大肠息肉目前主要采用内镜治疗,体积较小的息肉,可直接在内镜下切除,如息肉较大或怀疑有癌变倾向,或怀疑在切除过程中,可能发生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可先钳取部分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随后再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息肉过大、浸润过深。或发生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风险较高,无法通过内镜完全切除息肉时,则需要考虑进行外科手术予以切除。
01:35
上消化道内镜下止血术后还需要哪些治疗
上消化道内镜下止血治疗后,为进一步巩固疗效或预防再次出血,治疗后可能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必要时甚至需要再次进行内镜治疗。发生并发症、内镜下止血治疗失败,出现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因视野不清而导致治疗,无法正常进行。此外,如患者配合不佳,或在治疗期间出现呼吸困难、缺氧、低血压等症状,为安全起见,可能会提前终止治疗,再次出血。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定血压、脉搏,观察有无呕血、便血,注意有无并发症出现,如出现迟发性出血、溃疡、穿孔等并发症,给予积极处理。
01:46
上消化道内镜下止血治疗过程
患者通常取侧卧位,紧咬牙垫,医务人员经口缓慢导入内镜后,沿食管向胃十二指肠逐渐推进探查并明确出血部位,确认出血部位后,医务人员可利用安装在内镜前端的套扎器,对曲张静脉进行套扎止血,或在曲张静脉或出血病灶内注射硬化剂等药物进行注射止血,待确认止血后结束。内镜检查确定出血病灶,先清除血凝块,并调试好高频电发生器的电凝电流强度,一般调在3至4档。自活检孔道送入球形电极,当电极与病灶轻轻接触,立即通电,每次数秒钟,用脚踏开关控制,直视下见黏膜面发白、冒烟、出血停止,即撤去电极。观察l至2min,出血停止后退出内镜。
01:54
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目的
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运用特殊内镜器械,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消化道黏膜,及粘膜下病变的内镜治疗方法,是内镜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体消化道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组成,消化道管壁一般从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针对大肠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病变,通过内镜向病灶局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并应用特殊电切刀,将病变黏膜或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一种治疗方法。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主要用于治疗,下消化道巨大息肉或平坦息肉,早期癌、黏膜下肿瘤等病变。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无需开腹,利用内镜即可切除病灶,而且无需切除肠道,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患者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
为你推荐
语音答疑
短视频
语音答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宫腔镜手术是怎么手术
- 2 宫腔镜手术是什么手术
- 3 脊椎手术和其他手术有哪些区别
- 4 包皮手术是指什么手术
- 5 颈椎手术有哪些手术方式?
- 6 人流手术哪种手术最好
- 7 斜视手术整个手术要的价格
- 8 胰腺手术是危险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