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路跖骨疼,可能和过度劳累、外伤、骨刺、骨折、跖骨坏死等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过度劳累:如果日常频繁做重力劳动,或者运动量比较大,可能会导致局部肌肉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出现酸胀、疼痛等。需要日常注意运动量,适当运动即可,运动1~2小时后,需要休息10~15分钟。同时要使用43~45℃的热毛巾,对局部进行热敷,目的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帮助不适症状缓解,热敷的时间可维持在15~20分钟,一日可进行3~5次。
2、外伤:如果脚部受到撞击或者磕碰,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受损,从而出现红肿、疼痛等。外伤发生的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对局部进行冷敷,目的是帮助毛细血管收缩。24小时后,可以使用40~42℃的热毛巾进行热敷,目的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不过需要注意冷敷和热敷的时间,15~30分钟即可,1~2小时后可重复进行。
3、骨刺:疾病的本质是骨组织的自我修复,一般会沿着骨骼边缘生长压迫到局部神经后,便会引起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患者可遵医嘱通过依托考昔片、塞来昔布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抗炎镇痛治疗。体重超重时,需要及时进行减重,如控制饮食和多运动,避免因体重过大加速关节磨损。
4、骨折:如果跖骨处的骨连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会引起较为明显的疼痛,还会出现红肿、活动受限等。如果是剧烈的疼痛,可遵医嘱通过洛索洛芬钠片、双氯芬酸钠片、吲哚美辛片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通过内固定手术、外固定手术等进行治疗。
5、跖骨坏死:如果跖骨处的骨折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跖骨的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出现坏死,会出现疼痛、红肿、足部畸形等症状。药物治疗不理想者,可考虑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关节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等。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有利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期间可适当进行相关运动,避免局部肌肉萎缩。